地理环境
与
建筑风格的关系
2020/10/28
1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环境亦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各地不同的民居建筑形式,这种传统的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
黄土高原区气候较干旱,且黄土质地均一,具有胶结和直立性好的特性,土质疏松易于挖掘,故当地人民因地制宜创造性地挖洞而居,不仅节省建筑材料,而且具有冬暖夏凉的优越性。由于地坑式窑洞难于防御洪水的侵袭,且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近年来,一些地方已经放弃了地坑式窑洞的修造,并陆续在地面上营建砖木结构房屋而居。
2020/10/28
19
2020/10/28
20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以维吾尔族为主,人口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新疆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很大。
新疆民居
天热少雨,木材缺乏,但土质好,因而维族的传统民居以土坯建筑为主,多为带有地下室的单层或双层拱式平顶,农家还用土胚块砌成晾制葡萄干的镂空花墙的晾房。住宅一般分前后院,后院是饲养牲畜和积肥的场地,前院为生活起居主要空间,院中引进渠水,栽植葡萄和杏等果木,葡萄架既可蔽日纳凉又经济。院内有用土块砌成的拱式小梯通至屋顶,梯下可存物,空间很紧凑。
2020/10/28
21
藏族碉房
2020/10/28
22
新疆民居的屋盖多用土胚拱券,以满足夏季隔热冬季防寒的要求。阿以旺式住宅则用密梁平顶,受汉族文化影响较多的回族民居,多喜用内地木构架起脊的屋顶,平面布置也采取四合院、三合院形式,和汉族的住宅没有多大差别。
还有一种“阿以旺”式住宅,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平面布局灵活,前室称“阿以旺”,又称夏室,开天窗,有起居会客等多种功能,后室称冬室,做卧室,一般不开窗。
2020/10/28
23
中国南方民居
与
地理环境
2020/10/28
24
江苏民居
江苏民居以苏州为代表。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苏州水网密布,地势平坦,房屋多依水而建,门、台阶、过道道均设在水旁,民居自然被融于水、路、桥之中,多楼房,砖瓦结构为主。青砖蓝瓦、玲珑剔透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江南地区纤巧、细腻、温情的水乡民居文化。由于气候湿热,为便于通风隔热潮防雨,院落中多设天井,墙壁和屋顶较薄,有的有较宽的门廊或宽敞的厅阁。
江苏民居
2020/10/28
25
江苏民居
2020/10/28
26
浙江乌镇水街民居
2020/10/28
27
闽西南地区的客家人土楼是一种特殊农村住宅。土楼外形有方、圆之别,酷似宠大碉堡,其外墙用土、石灰、沙、糯米等夯实,厚 1 米,可达 5 层高;由外向内,屋顶层层下跌,共三环,主体建筑居中心;房间总数可达 300 余间,十几家甚至几十家人共居一楼。福建是东南沿海的“山国”,境内山地丘陵占 80%以上,地形复杂,历史上匪盗现象较为严重,中原汉族迁居此地后,为御匪盗防械斗,同族数百人筑土楼而居所,故形同要塞的土楼, 防御功能突出。此外,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带,气候暖热多雨,坚固的土楼既能防震防潮又可保暖隔热,可谓一举数得。
福建民居
2020/10/28
28
客家人土楼
2020/10/28
29
2020/10/28
30
2020/10/28
31
干栏式竹楼是滇南傣、佤、苗、景颇、哈尼、布朗等少数民族的主要住宅形式。滇南气候炎热潮湿多雨,竹楼下部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多用作碾米场、贮藏室及杂屋;上层前部有宽廊和晒台后部为堂和卧室;屋顶为歇山式,坡度陡,出檐深远,可遮阳挡雨。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 有特点。
云南民居
2020/10/28
32
干栏穿斗木楼
2020/10/28
33
苗族的吊脚楼通常建造在斜坡上,分两层或三层。最上层很矮,只放粮食不住人。楼下堆放杂物或作牲口圈。
两层者则不盖顶层。一般以竹编糊泥作墙,以草盖顶。
2020/10/28
34
傣家的竹楼呈正方形,屋顶为三角锥状,有的用木片盖顶,有的用扁瓦,或草覆盖。整个竹楼用20 至24 根粗大的竹子或木料做支柱,柱子建在石墩上,以免受潮腐烂。这些柱子支撑房架,又有几根大的与其交叉,这就是横梁。在第一层横梁上,铺席为楼板,又用竹子编成墙和门窗,其上有各种图
地理环境与建筑风格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