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发表于2016-08-07 06:53:13文:搬那度 | 壹心理翻译团队“还记得那位和你一起上学的女生吗?”“可以形容一下吗?”“你知道的,就是那位高大的女生。一头候就练习这个名字。问题是,这样的做法既费时,又会消耗脑力。这意味着,你的思维可能会被轻易地被你遇到的下一件信息所覆盖或取代,因为你必须去处理这件新信息。当你第一次和某人见面的时候,他们很少会只告诉你自己的名字。你们肯定会谈到彼此的家乡、工作、嗜好、犯了什么罪、等等。根据社交礼仪的规矩,我们必须在初次见面时寒暄几句(即使我们不是真的感兴趣),但是我们每寒暄一句,对方的名字却更有可能在还没记录下来之前就从短期记忆中被推挤出去了。大多数人都认识几十个名字,又不觉得学忆会将你所听到的名字跟对方挂钩。就这样,你的大脑会把人和名字关联在一起。随着你和对方进一步交谈,人和名字之间所形成的关联越来越多,因此不需要有意识地练习;由于你长时间和对方交涉,你会在较为潜意识的层面上练忆。其中一个就是:假如你一口气得接触很多细节的话,大脑的记忆系统就会倾向强调你所听到的第一件信息以及最后一件信息。这两种现象分别称为“首因效应”(primacy effect)和“近因效应”(recency effect)。因此,当别人向你介绍自己的时候,假如对方的名字是你听到的第一件信息的话(情况通常正是这样的),你就会比较容易记得这个名字。不仅如此,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之间的另一个区别是:整体来说,两者都会偏向处理不同种类的信息。短期记忆大致上跟听觉有关,因为它着重于处理单字和特定声音形式的信息。这就是为什么当你在思考的时候,你会使用句子和语言进行内心独白,而不是像一部电影那样使用一系列的图像。一个人的名字,就是听觉信息的一个例子:你听到了单字之后,就会根据形成这些单字的声音来加以处理。另一方面,长期记忆同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视觉和语义(也就是单字含有的意思,而不是形成这些单字的声音)。因此,一个信息丰富的视觉刺激物(像某人的脸孔)会比某个随机的听觉刺激物(像一个不熟悉的名字)更有可能在长时间后被记起。从一个完全客观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脸孔和名字一般上是毫无关联的。你可能会听到有人说:“你长得像一位马丁”(当得知某人的名字是马丁的时候),不过真相是,光是看到一张脸孔,是几乎不可能准确地猜出对方的名字,除非这个名字是纹在额头上(这么引人注目的一个面部特征是很难忘记的)。我们来假设一个人的名字和脸孔都已成功地存入了长期记忆。好极了,做得很好。不过,这只是成功了一半:现在你还必须在有需要的时候读取这些信息。可惜的是,这么做可能会很困难。大脑是一组极其复杂地纠结在一起的神经元和连接,就像一团累积成已知宇宙一般大小的圣诞树装饰灯。长期记忆由这些连接(又称突触)形成。一条神经元可能会跟其它神经元形成数万个突触,而大脑的神经元又有数十亿条。大脑的某些区域,如额叶皮层,较着重于“执行”功能,而这些区域负责所有的合理化思维和决策过程。正是这些区域需要动用到记忆里的信息。突触的存在意味着,某个特定的记忆跟大脑中的“执行”区域是相互连接的。可以这么说,这些连接允许负责思考的大脑区域“读取”记忆。要前往一
为什么你总是记不住别人的名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