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28
干部考核谈话
干部考核谈话的几点体会
考核谈话是干部考核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是党组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聆听群众意见最直接的方式。在具体工作中,考核人员要积极调动被谈话人反映情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多的获取有“敬业”,结合单位、地区的重点工作部署,认真分析“创”在什么地方、“敬”在哪里,是否把主要精力投放到主要工作上面。考察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是否抓得住问题的关键,分得清主次、轻重,是否干真事、真干事。五要正视受争议的干部。不干事的人事非少,干事的人事非多。所以,对于那些有争议的干部,特别要认真分析情况,不能仅依靠一部分人简单意见一语定之。尤其对那些有开创精神,事业心强,但工作方法不当、经验不足的干部,要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同时,对于考察中体现出的“样样好”,但又引不起群众强烈反响的干部,更要擦亮眼睛看清楚,这样的干部往往属于“无作为”干部, 甚至是“老好好”干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少,在拉拢感情上下的功夫多,让他们混入“优秀”行列,是考核人员的失职
提高干部考察谈话质量应从两方面入手
谈话是干部考察中最常用、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真实了解和全面掌握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情况和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表现的主要渠道,也是为组织上选人用人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的重要前提。因此,考察谈话对于全面、公正、客观地评价和识别干部至关重要。但是,一直以来,在干部考察谈话中,存在着唱颂歌的多,反映真实问题的少、谈领导或被考察者闪光点的多,说缺点和不足的少。使考察组不能真实、全面、客观地掌握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有时导致考察结果片面性,使考察工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考察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考察的公正性。
通过考察工作实践,笔者认识到产生上述现象主要原因是谈话对象存在以下五种心态:一是“不想谈”,少数谈话人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存在思想认识误区,认为干部任免是组织上早已内定好的,考察只是走形式,所以不想谈出自己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二是“不愿谈”,个别谈话人看到自己曾经提了意见的干部仍得到任用,认为谈话不起作用,提意见也是白提。有的谈话人认为任免干部是领导的事,任谁免谁与己无关,采取敷衍的态度,在谈话中,三言两语,问一句、说一句,不愿意谈出实情;三是“不能谈”,个别单位的主要领导怕群众说了实话,影响单位的“形象”和班子政绩,事先给谈话人打招呼,做工作,不让说实话。有的谈话人得了某些人的小恩小惠,昧着良心说好话。四是“不敢谈”,主要是谈话人对考察人员缺乏信任感,心存疑虑,担心谈话内容被泄露出去,工作中会遭到打击报复,不敢说考察对象存在的问题。五是“不实谈”,谈话人扮演“老好人”角色,谈话时专拣好听的说,对考察对象谈成绩多,讲问题少,说面上的事多,涉及敏感的情况少,不想说实话,只谈优点,不谈缺点。
5 / 28
针对上述情况,如何提高考察谈话质量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做好谈话前的准备工作
一是要了解和掌握考察对象及其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考察对象的群众基础、人际关系和工作情况等,从而保证在谈话时处于主动地位,能够抓住重点,有的放矢,灵活地掌握和调整谈话话题和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核实问题。找哪个层面的考察对象想了解什么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盲目谈话,避免谈话浪费了很多时间,却没有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要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谈话场所必须相对独立和封闭,便于谈话的保密,谈话的房间最好不要与领导或考察对象的房间太近,这样能够使谈话人打消思想顾虑,创造良好的谈话环境,营造宽松的谈话气氛,使谈话对象敢于说真话、道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三是要合理确定谈话人员范围。谈话人员的确定,对于谈话效果非常关键。县直单位人数一般不足30人,考察谈话时需要全谈。乡镇(场)考察时则需事先拟定谈话人员名单,但是往往在考察谈话前,有的乡镇已经拟定好了谈话人员名单,或是有的考察组委托被考察单位拟定考察人员名单,这都是不可取的。谈话人员的确定一定要坚持随机性原则,不应由考察对象所在单位指定,而应由考察单位向考察组提供各个层面人员名单,由考察组根据名单随机确定谈话人,要尽量把那些表达能力强、了解掌握考察对象情况、有责任心的同志确定为谈话对象。同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层面的代表,尤其是考察对象分管部门的同志。有必要了解干部八小时以外生活圈、社交圈情况的,还要找考察对象身边的工作人员和经常接触人员谈话。
二、谈话时要掌握技巧
一是要营造平等的谈话氛围。考察人在谈话中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不卑不亢。既不能因代表上级组织而表现出盛气凌人,也不能因谈话对象的职位、级别比自己高而唯唯诺诺,不敢大胆提出问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主动与谈话对象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
考核干部谈话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