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
指导老师:刘汝涛
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录
目的与要求
实验原理
实验材料
3
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
6
4
1
2
5
Company Logo(2)其他
溶解氧测定仪、水硬度计、温度控制仪、pH计、分析天平。
实验材料
3
Company Logo
3.实验用水(稀释水)及水质条件
用来驯养和配置实验液的水,必须是未受污染的清洁水。一般可采用天然河水、湖水或地下水,但需过滤以除去大的悬浮物质。也可用自来水代替,但必须进行人工曝气或放置3d以上脱氯。如果试验目的是评价工业废水或化学物质对接纳水体的影响时,则最好采用接纳水体的污染源上游水作为试验用稀释水。蒸馏水不适合做稀释水,因为蒸馏水中已除去了自然界水中的盐类,与实际差距太大,另外由于蒸馏器的影响,有时使蒸馏水中带有对鱼类不利的金属离子,影响试验结果。
实验材料
3
Company Logo
实验用水的水质条件一般是指水的温度、pH、溶解氧、硬度、水中的有机物和水量等。
(1)水温
实验中应保持鱼类原来的适应温度,一般冷水鱼在12~18℃,温水鱼在20~28℃。为使得实验结果可靠,在同一实验中,温度的波动范围不要超过4℃(即±2℃)。冬天可以通过加热室内的空气温度而达到调节水温的目的,也可以采用电热棒直接控制调节水温。
实验材料
3
Company Logo
(2)pH
水的pH与水生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关系。对毒物的毒性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应维持pH在鱼类适宜范围内。~。如需调节pH,。调节贮备液的pH时不能使受试物浓度明显改变,或发生化学反应或沉淀。
(3)溶解氧
溶解氧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影响鱼类对毒物的敏感性。一般温水鱼要求溶解氧在4mg/L以上,冷水鱼要求溶解氧在 5mg/L以上。
(4)硬度
水的总硬度为 10~250 mg/L(以CaCO3计)。
实验材料
3
Company Logo
1.预实验
用确定正式实验所需浓度范围,可选择较大范围的浓度系列,如1000mg/L、100mg/L、10mg/L、1mg/L、。每个浓度放入五条鱼,可用静态方式进行,不设平行组,试验持续48~96h。每日至少两次记录各容器内的死鱼数,并及时取出死鱼。求出24h100%死亡浓度和96h无死亡浓度。
如果依次预试验结果无法确定正式试验所需的浓度范围,应另选一浓度范围再次进行预试验。
实验步骤
4
Company Logo
2.正式实验
根据预试验得出的结果,在包括使鱼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和96 h鱼类全部存活的最好浓度之间至少设置5个浓度组,并以几何级数排布。浓度间隔系数应≤。
每个试验浓度组应至少设2~3个平行,每一系列设一个空白对照。如使用了助溶剂,应增设溶剂对照组,其浓度与试剂中的最高溶剂浓度相同。试验鱼的数目以每组实验浓度10~20尾合适,不得少于10尾。
试验溶液调节至相应温度后,从驯养鱼群中随即取出鱼并随机迅速放入各试验容器中。转移期间处理不当的鱼均应弃除。同一试验,所有试验用鱼应30min内分组完毕。
实验步骤
4
Company Logo
在24h、48h、72h、96h后检查受试鱼的状况。如果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运动,如鳃的扇动、碰触尾柄后无反应等,即可判断该鱼已死亡。观察并记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应在试验开始后3h或6h观察各处理组鱼的状况,并记录试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减弱,色素沉积、受惊吓后运动状况等)。
试验开始和结束时要测定pH、溶解氧和温度。试验期间,每天至少测定一次。
至少在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测定实验容器中试验液的受试物浓度。
试验结束时,对照组的死亡率不得超过10%。
实验步骤
4
Company Logo
1.数据处理
以暴露浓度为横坐标,死亡率为纵坐标,在计算机或对数概率纸上,绘制暴露浓度对死亡率的曲线。用直线内插法或常用统计程序计算出 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并计算95%的置信限。
鱼类的急性毒性实验(00002)教学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