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最健康的治疗方法
*
*
第1页,本讲稿共39页
什么是健康?
健康就是没病?
*
*
第2页,本讲稿共39页
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健康定义
健康不仅仅是指无病的经络上有很多穴位,可运用针灸的方法来激发经络的调节功能从而使功能异常的脏腑恢复正常。
*
*
第12页,本讲稿共39页
针刺要有治疗效果,首先要有针感,也就是得气。
当针刺得气时,患者会有酸、麻、胀、重的感觉,有时还可能出现凉、热、痒、痛、触电感、蚁行感等;医者则感到针下有沉紧感。
*
*
第13页,本讲稿共39页
针灸的取穴原则
1. 局部取穴
2. 循经取穴
3. 脏腑取穴
4. 特定取穴
*
*
第14页,本讲稿共39页
针灸的适应症
1、痹症,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肩周炎、腰腿痛等。
2、痿症,肢体发生麻木不仁,软弱无力等症。各种瘫痪都属痿症,如面神经麻痹、偏瘫、截瘫、肢瘫等。
3、各种痛症,如头痛、腰痛、月经痛等。
*
*
第15页,本讲稿共39页
4、脏腑病,指五脏六腑的病,如哮喘、慢性鼻炎、高血压、冠心病、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
5、其它,例如减肥、美容等。
*
*
第16页,本讲稿共39页
痹症的治疗
风痹:以游走性疼痛为特征;
痛痹:以剧烈疼痛为特征,得温痛减;
着痹:以局部的重痛为特征;
热痹:以局部的红肿痛为特征。
*
*
第17页,本讲稿共39页
循经用穴
上肢:手三针(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足三针(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阳陵泉、委中;
腰背:委中。
*
*
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
局部用穴
肩部:肩三针(肩1针,肩2针,肩3针);
肘部:天井、尺泽;
腕部:阳池、阳溪;
指关节部:八邪;
背部:背三针(大抒,风门,肺俞);
髀部:髀关、环跳;
股部:风市、伏兔;
*
*
第19页,本讲稿共39页
膝部:膝三针(梁丘,血海,膝眼)、阴陵泉、足三里;
踝部:踝三针(解溪、太溪、昆仑);
跖趾关节:八风。
*
*
第20页,本讲稿共39页
辨证取穴
行痹:配以风池、风府;
痛痹:配以肾俞、命门、关元;
着痹:配以足三里、阴陵泉;
热痹:配以曲池、大椎。
*
*
第21页,本讲稿共39页
中风后遗症的治疗
头针与体针结合
局部与整体结合
辨证与辨病结合
电针与手法结合
*
*
第22页,本讲稿共39页
头部穴位:偏瘫对侧的颞三针、运动区、四神聪,风池、风府等;
局部穴位:舌三针、肩三针、手三针、足三针、环跳、委中、绝骨。
*
*
第23页,本讲稿共39页
风:风池、风府;
火(热):外关、太冲;
痰:丰隆、阴陵泉;
瘀:血海、膈俞;
虚:足三里、太溪、涌泉。
*
*
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
传统手法
留气法
龙虎升降法
提气法
*
*
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
面瘫的治疗
面三针:合谷、地仓透颊车、翳风
四白透承泣、承泣
阳白、鱼腰等。
*
*
第26页,本讲稿共39页
手法:龙虎升降法。
*
*
第27页,本讲稿共39页
诸种痛症的治疗
以痛为俞是针灸治疗痛症的主要取穴方法,多以局部、近部取穴为特点。千百年来,以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指导临床,解决了许多具体问题。
*
*
第28页,本讲稿共39页
以痛为俞表现了明显的局限性
疼痛不能反应病因
痛处不一定便是部位
痛处未必的最佳针刺点
*
*
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
痛症的取穴
局部取穴:
头痛 四神聪、太阳、印堂
胁痛 日月、期门
胃痛 中脘
腰痛 肾俞、大肠俞
痛经 关元、归来
*
*
第30页,本讲稿共39页
循经取穴
落枕:后溪
腰痛:委中、人中
痛经:三阴交
头痛:合谷
*
*
第31页,本讲稿共39页
辨证取穴
特定取穴:如某些普适性的止痛穴位内关、合谷等。
*
*
第32页,本讲稿共39页
脏腑病的治疗
脏腑病,指五脏六腑的病,如哮喘、慢性鼻炎、高血压、冠心病、胃下垂、胃肠功能紊乱等。
*
*
第33页,本讲稿共39页
哮喘的治疗:背三针(大抒、风门、肺俞),定喘。
慢性鼻炎的治疗:鼻三针(迎香、上迎香、印堂)。
高血压的治疗:太冲、涌泉、太溪、晕痛针(四神针、印堂、太阳)。
*
*
第34页,本讲稿共39页
胃下垂的治疗:胃三针(中脘、内关、足三里),
针灸最健康的治疗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