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的通知
各有关医疗卫生机构:
为了进一步做好海淀区流脑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印发的《北京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了《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
二〇〇五年三月十四日
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咳嗽、喷嚏等方式经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流脑的主要症状是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粘膜出现瘀点,出现颈项强直、病理反射阳性等脑膜刺激征,重者可有谵妄、神志障碍和抽搐等,如果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脑膜炎奈瑟菌分为A、B、C、D、X、Y、Z、E、W135、H、I、K、L等13个血清群,其中以A、B、C群最常见。我国流行菌株以A群为主,B、C群流行少见。流脑多见于冬春季节,发病以儿童为主,易在集体单位特别是中小学校中引起爆发。海淀区多年来实行了A群流脑疫苗的计划免疫,因而本区人群中流脑发病率极低,学龄前儿童发病较少,流脑主要发生在外来流动人口特别是外来民工中。
为了进一步做好流脑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切实有效地防止海淀区发生流脑流行,特制定本预案。
第一部分总则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务院颁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流脑管理与应急处理机制为根本,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以求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工作要求,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首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
普及流脑防治知识,提高城市公共卫生水平和公众防护流脑的意识,加强流脑的日常监测,发现流脑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蔓延。
2、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流脑的预防、疫情监测、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3、属地管理
流脑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实行属地管理、相互协作。区和街乡人民政府对本辖区范围内的流脑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区政府对辖区内的所有医疗卫生单位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实行卫生资源共享。
4、分级控制
流脑疫情按其强度分4个等级实施分级预警和控制。一旦发生疫情,按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组织、管理、领导机制和工作方案。
5、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出现疫情,快速、准确作出反应和处置。确保对流脑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6、依靠科技
贯彻依靠科学技术防控流脑的方针。加速各类检测试剂、预防用生物制品的研制,加强流脑的临床治疗及流行病学研究,以及加强流脑防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三、疫情分级
1、特别重大疫情(一级):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须经专家组鉴定是否为一级疫情:①流行前期(12月、1月和2月)流脑旬发病数、死亡数或临床爆发型比上年同期升高9倍以上;
②流脑爆发点已波及10个以上街乡;③发生2个以上A群以外的其它群流脑爆发点。
2、重大疫情(二级):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须经专家组鉴定是否为二级疫情:①流行前期流脑旬发病数、死亡数或临床爆发型比上年同期升高6-8倍;②流脑爆发点已波及5个街乡;③发生1个A群以外的其它群流脑爆发点。
3、较大疫情(三级):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须经专家组鉴定是否为三级疫情:①流行前期流脑旬发病数、死亡数或临床爆发型比上年同期升高3-5倍;②流脑爆发点已波及3个街乡;③发生1个A群以外的其它群流脑爆发点。
4、一般疫情(四级):除上述疫情之外的所有其它疫情。
海淀区流脑疫情预警与响应的程序是:由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提出流脑预警报告,经区卫生局组织专家组鉴定,报区政府研究决定,启动应急响应;应急变更与结束应急响应的程序与启动应急响应的程序相同。
第二部分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决策领导机构
根据流脑疫情等级,成立相应级别的指挥部。指挥部根据流脑疫情预测和变化情况,研究决定海淀流脑防治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重大决策。
二、日常管理机构
海淀区卫生局是全区流脑防治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其防保妇幼科负责全区流脑日常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与监督检查,以及日常疫情报告、信息沟通与组织协调工作。
三、应急指挥体系
按照疫情等级,建立相应的指挥体系及工作小组,由指挥部负责全市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各组成部门分工负责。
关于印发北京市海淀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应急预案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