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医外科学——有头疽、流注.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医外科学——有头疽、流注.docx中医外科学——有头疽、流注
1、 流注好发部位是
A、 头面部
B、 骨关节
C、 四肢躯干的肌肉深部
D、 项后部
E、 手足部
2、 有头疽患者若伴有消渴病,最易出现的变证是
A、 走黄
B、 内陷
C、 失荣
D。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 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脱腐,脓出黄稠。伴发热,口渴,尿 赤。舌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泻火,和营托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加减:恶寒发热,加荆芥、防风;便秘者,加生大黄、枳 实;i叟赤者,加草薜、车前子。
湿热壅滞证
证候:局部症状与火毒凝结相同。伴全身壮热,朝轻暮重, 胸闷呕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化湿,和营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阴虚火炽证
证候:多见于消渴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紫滞, 脓腐难化,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发热烦躁,口 干唇燥,饮食少思,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 燥,脉细弦数。
治法:滋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药:竹叶黄茂汤加减。
气虚毒滞证
证候:多见于年迈体虚、气血不足患者。肿势平塌,根脚散 漫,皮色灰暗不泽,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色带 灰绿,闷肿胀痛,容易形成空腔。伴高热,或身热不扬,小 便频数,口渴喜热饮,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 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治法:扶正托毒。
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 .外治
初起未溃
患部红肿,脓头尚未溃破,属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金 黄膏或千捶膏外敷;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冲和膏外 敷。
⑵酿脓期
以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用七三丹,外 敷金黄膏。待脓腐大部脱落,疮面渐洁,用九一丹,外敷红 油膏。
(3)若脓腐阻塞疮口,脓液蓄积,引流不畅者
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蚀脓引流。 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疮肿 有明显波动,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作"或" + +”字形切 开。如大块坏死组织一时难脱,可分次祛除,以不出血为 度。
⑷收口期
疮面脓腐已净,新肉渐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 若疮口有空腔,皮肤与新肉一时不能黏合者,可用垫棉法。
要点一流注特点
流注是发于肌肉深部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特点是好发于四 肢躯干肌肉丰厚处的深部,发病急骤,局部漫肿疼痛,皮色 如常,容易走窜,常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
要点二流注的病因病机
总因正气不足,邪毒流窜,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
(1 )暑湿流注
因感受暑湿,客于营卫,阻于肌肉而成。
余毒流注
因先患疔疮、疳、痈,强行挤压或过早切开,或其他热病失 于诊治,火热之毒窜入血分,稽留于肌肉之中而发。
多因跌打损伤,瘀血停留,或产后瘀露停滞,经络为之壅滞 而成。
(4)骼窝流注
除可由上述流注的病因引起外,还可由会阴、月工门、外阴、 下肢有破损或生疮疳,或附近脏器染毒,邪毒流窜,阻滞经 络而成。
要点二流注的临床表现
初起,先在四肢近端或躯干部有一处或数处肌肉疼痛,漫 肿,微热而皮色不变。2-3天后,肿胀、*欣热、疼痛日趋明 显,并可触及肿块。伴寒战高热、头痛头胀,周身关节疼 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继则肿块增大,疼痛加剧。
约2周,肿块中央微红而热,按之有波动感,兼见高热不 退,时时汗出,口渴欲饮,苔黄腻,脉洪数。溃后脓出黄稠 或白黏脓水,瘀血流注则夹有瘀血块。随之肿硬疼痛渐消, 身热渐退,食欲增加,约经2周,脓尽收口愈合。
若溃后身热不退,身体消瘦,面色无华,脉虚数等,可能他 处另有新发,属正虚邪恋之证。若兼神昏澹语,胸胁疼痛, 咳喘痰血等,为毒传脏腑,导致内陷变证或引发内痈。
骼窝流注仅发于骼窝部一侧。初起患侧大腿突然拘挛不适, 步履呈跛行,伴恶寒发热,头痛,无汗或微汗,纳呆倦怠。 2-3日后局部疼痛,大腿即向上收缩,略向内收,不能伸 直,妨碍行走,但膝关节仍能伸屈。倘用手将患肢拉直,则 可引起剧烈疼痛,痛牵腰部,腹部前突,脊柱似弓状。7- 10天,在骼窝部可触到一长圆形肿块,质较硬,有压痛。
约1个月成脓,但皮色如常。可在骼窝部或腰部破溃,溃后 约20天可以收口。愈后患侧大腿仍然屈曲难伸,往往要经 过1-2个月才能恢复正常。
要点二流注的治疗
1 .内冶
(1)余毒攻窜证
证候:发病前有疔疮、痈、疳等病史。局部漫肿疼痛,全身 伴壮热,口渴,甚则神昏谑语。舌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通络。
方药: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
加减:脓成者,加当归、皂角刺、炙山甲,去鲜生地;神昏 谑语者,加安宫牛黄丸化服,或紫雪散吞服;胸胁疼痛,咳 喘痰血者,加象贝母、天花粉、鲜竹沥、鲜茅根、鲜芦根 等。

中医外科学——有头疽、流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蓝天
  • 文件大小99 KB
  • 时间2022-0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