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结构特色
第1页,本讲稿共17页
关于爱情这点事
翠翠
傩送
天保
史上最质朴的“三角恋”
郎情妾意
单相思
兄弟情深
苦等
死亡
失踪
第2页,本讲稿共17页
爱情历程
第一阶段:翠翠爱边城的结构特色
第1页,本讲稿共17页
关于爱情这点事
翠翠
傩送
天保
史上最质朴的“三角恋”
郎情妾意
单相思
兄弟情深
苦等
死亡
失踪
第2页,本讲稿共17页
爱情历程
第一阶段:翠翠爱情萌生阶段。她在小镇看龙舟初遇傩送,爱情的种子就萌芽了。
第二阶段:翠翠爱情觉悟阶段。两年后又进城看龙舟,她的爱情意识已完全觉醒。
第三阶段:翠翠对爱情执着的阶段。她在爱上傩送后,没想到傩送的哥哥也爱上了她。出于对爱情的忠贞,她明确向爷爷表示拒绝。然而,她与傩送的爱情却忽然受到严重挫折,傩送远走他乡、爷爷也死了使她一夜之间“长成大人”。
第3页,本讲稿共17页
爱情面面观
翠翠
第一,翠翠对爱情的追求完全是被
动的。
第二,翠翠依赖性过重,独立性不
够。
第三,翠翠是一个美少女形象,还
没有成熟
第四,周边人的影响,周边人都很
喜欢翠翠,都乐于帮助她。
第4页,本讲稿共17页
爱情面面观
傩送
傩送孤独地追求着爱情。“回头水里大鱼咬了你”,他记住了她;
和哥哥的“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
当哥哥客死在外,孤独内疚地出走,不知飘泊到什么地方。
第5页,本讲稿共17页
爱情面面观
他知道弟弟也爱翠翠,两人唱歌“决斗”,他却因为自己先提了亲,“作哥哥的走车路占了先”,一定要弟弟先唱;弟弟“一开口”,他知道自己不是敌手,就很大度地成全了弟弟,充分表现了他的手足之情。后来他外出闯滩,一是为了弟弟的幸福,也是为了消解自己心中的失望和难过,“好忘却了上面的一切”。最后意外遇难,可以说他是为了亲情和爱情而死的。
天保
第6页,本讲稿共17页
悲剧的酿成
(一)从翠翠的成长背景探究
过于羞涩,不能勇敢说出自己所爱
(二)从祖父的担忧和矛盾心理去探究
因女儿和女婿的悲剧,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
伤痕
(三)从天保和傩送兄弟俩性格探究
充满湘西边城淳朴的民风
(四)船总顺顺的传统思想观念去探究
尚有乡村的纯朴,但受现代商业文明的熏陶
第7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翠翠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主线,几乎贯穿小说始终,以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
小说是从翠翠母亲的故事开始的,这个故事基本上采取倒叙方式,通过老船夫的讲述来呈现,前后并不连贯,脉络忽明忽暗。
这两条线索通过老船夫而交织起来,形成对照关系。
天保兄弟的爱情故事虽然也是以时间为顺序叙述,基本上与翠翠的爱情故事相并行发展,但傩送的碾坊故事是通过人们的议论而呈现,兄弟两人夜里唱山歌是补叙的。相对于翠翠的爱情故事,线索并不明晰
线索
精致 完满
第8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重复叙事 十分重视事件场景的重复,以此来增强小说的诗化意蕴。
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重复出现了三次,作家通过这三个相似的端午节场景记录了翠翠与傩送感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这既是作家将自己的人物安插在写意的风景画里的一种策略,又十分巧妙地挑战了中国自古以来简单重复叙事手法的不足。
三次死亡事件,死亡事件通向《边城》的深层意义结构,具有整体象征的意味,彰显出边城的理想生命形式及其无可挽回的悲惨结局,由此形成了《边城》田园牧歌与悲剧挽歌的双层结构。
构筑
第9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圆形循环
与爷爷相依为命,看守渡船 天保傩送兄弟爱上翠翠
天保离开,不幸淹死
傩送负疚离开
爷爷去世
无奈等候
命运在绕了一个大圈子之后,最终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
构筑
第10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圆形循环
翠翠命运的这种圆形循环,与其母亲的命运是一脉相承的。
她们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痛而惨淡的人生,却找不到摆脱这种命运的途径。
构筑
第11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时间顺序——翠翠的爱情故事
(天保兄弟的爱情故事)
倒叙方式——翠翠母亲的故事
补叙方式——兄弟两人夜里唱山歌
侧面议论(插叙)——傩送的碾坊故事
叙述
第12页,本讲稿共17页
结构分析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双重结合,这就使得《边城》的叙事结构具有诗化的特点,并且呈现出结构的散文化倾向。
打破了情
边城的结构特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