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史
中国戏剧史
第一章
:一是文学概念,指的是戏中之曲,这是一种韵文样式,又称“剧曲”;后人亦用来专指中国传统戏剧剧本。二是艺术概念,指的是中国传统戏剧,这是一本包涵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杂技等各种因素而以歌舞为主。
(1)通过婚姻问题,表现妇女为追求美好、纯真的感情,获得个人的婚姻幸福,而敢于冲破礼教规束,蔑视门第观念,把个人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为自己做主的斗争精神。如王实甫《西厢记》中敢于违逆母命、自作主张、私订终身的崔莺莺。
(2)元杂剧塑造了一批令人难忘的妓女形象,如关汉卿《救风尘》中的赵盼儿、《金线池》中的杜蕊娘等。她们社会地位极其卑微,过的是被欺辱与被损害的非人生活。但是,她们善良、聪明、正直、重情分,不仅有卓越的艺术才华、而巨还有丰富优美的内心世界、纯洁高尚的情操。然而,她们的命运却被操纵在官厅、狎客、鸨母的手中。元杂剧中描写的妓女从良(婚姻)问题,实际上是表现她们为获得做人的尊严而进行的斗争行为。 【结合课本128-130整理答案。以上只是一部分,仅供参考。】
17(【重点】水浒戏也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李逵是元杂剧水浒戏中被塑造的最生动,最有特色,也是最成功的艺术形象。李逵的形象创造,是水浒戏在元代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们不堪忍受元蒙种族歧视和在混乱,黑暗的现实社会里生存之艰难的曲折表达。《李逵负荆》《双献功》
18.【重点】元杂剧在戏剧史上的地位:
元代杂剧,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辉煌的一章。以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郑光祖等为代表的元代戏剧文学创作群体,他们用自己非凡的创造才能,别开生面地为中国文学建构起传统戏剧的审美范式。元杂剧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伟大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所积累的创作经验。中国戏剧在其后来的不断发展中,在文本的写作方面所遵循的许多基本原则,都是由元杂剧确立起来的。至于元杂剧所创造的那些不朽的艺术形象,以及所独具的戏剧的审美特质,则有着无可取代的美学价值。
19.【重点】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余种,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称《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改编自“东海孝妇”。
白朴有十六部,《梧桐雨》和《墙头马上》,前者是悲剧,后者是喜剧。《梧桐雨》是最高成就。
20.【重点】汉元帝形象的复杂性
《汉宫秋》的主角汉元帝是一个多侧面的形象,汉元帝因贪色、用人不当和惯听阿谀之言而几于失国,在这方面,他不是个明主。可在个人感情方面,他对昭君的爱却是无比的深挚。汉元帝被塑造成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亡国之君。剧中塑造的汉元帝,虽然是一个帝王,但却并没有被神化,而是显示了作为一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可是他毕竟是一个帝王,于是作为人而属于个人的情感与作为人而不能拥有这分属于个人的情感,便构成了元帝这一形象深刻的内在矛盾冲突。
剧本采用了双线结构,一条是倩女的躯体,描写了倩女真实的生活。另一条是倩女灵魂的行
动线,是倩女的理想生活,它的美好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鲜明的的对比,二者交叉描写,交相呼应,直到男主公中举回家,两条线索会合成一,完整地结束了全剧。 22.【重点】《西厢记》中红娘的形象
红娘是《西湘记》中的一个地位低下的侍婢,但这个婢女形象,却聪明机智,有正义感,坦率热情,又有几分狡黯。崔、张所以能够终成眷属,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她的全力帮助 。红娘虽为下人,然而在精神领域里,则是一片自由的天地,自由是她评判这个世界的尺度。红娘对崔,张的帮助,与其说是成全,不如说是通过对他们争取婚姻自主的支持,帮助她们解脱精神枷锁,建立自主意识。这种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才是创造红娘形象的真正意义。她的形象之所以在戏曲史上不朽,正是因为她具有被当时视为叛逆色彩的自由精神。 23.【重点】《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语言表现十分突出,其特点是汲取民间语言并加以重新锤炼锻造,同时又融入诗词歌赋、经书史籍、成语典故等等,构成充满诗性的人物语言,但又不失鲜活、生动、自然和口语化的特点,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在修辞上,几乎穷尽了各种手法,举凡排比、双关、镶嵌、设问、顶真、拟物、对偶、摹声、反复、重叠等等,极尽其致。
第五章
元代南戏以《拜月亭记》《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这四大南戏著称。 25【重点】四大南戏的艺术成就
1、剧作规模宏大,结构复杂,情节极富故事性和戏剧性。这些剧作一般都在三四十出以上,大约要连演几次才能演完。
2、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特别是心理描写,细腻、深刻。
3、剧作的语言,无论曲词或念白,浅显易懂,本色自然,又不失文采,且富有诗意。同时,剧作又很注意人物语言的性格特征。
26.【重】《琵琶记》的出现,是元代南戏达到顶峰的标志。改编自《赵贞女蔡二郎》
中国戏曲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