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docx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影》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2.docx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背影》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 给加点字注音。
差使狼藉簌簌迂腐踌躇拭颓唐琐屑举箸
2. 结合注释,理解下边词语的含义。
狼藉惨淡勾留变卖典质赋闲蹒跚颓唐触目伤怀不能自当时难以体会到的,父母的疼爱之情是
否感动过你?这种感情是体现在父母的只言片语中,还是隐含在
父母的神情语气里?是通过某个动作的流露,还是通过身体形态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的表现?父母疼爱子女的细节,使我们终生难忘。老一辈这种崇
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
3 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反复朗读第六自然段。
(2)熟记生字的读音、写法和含义,并组词造句。 第二
课时 (一)教学要点
1. 抓住“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 领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 体会文章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二)教学新课
1. 学习作者选取“背影”作为感情聚焦点的写法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本文的题目是“背影” ,
文中共四次写到背影,这四次背影⋯⋯(第一次开头一段“我最
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用“背影”点题。第二次是“父亲”过
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第三次是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
的末尾,是思念中的背影。 )
(2)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应该是第二次,即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
抓住第六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目的在于仔细体会文句
中所饱含的深厚感情。朗读的方式以单个学生朗读为主,比较哪
个学生朗读得最好。教师应在朗读技巧上加以指导。朗读训练最
好相对集中在“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
了”几句。
(3)为什么这一次对背影的描写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作者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细致刻画了父亲的背影,先写了父亲的衣着: “戴着黑布小帽、穿
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黑色给人压抑、凝重的感觉。黑色
与家中死了亲人有关。这是一个黑色的背影! )
(4)下面接着写父亲走路时的姿势。作者用了一个词――蹒
跚,就是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走路蹒跚的父亲过
铁道,一定是令人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5)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写“父亲”爬月台时运用几个动
词所包含的感情。这几个动词是: “攀”、“缩”、“倾”。为什么用
“攀”而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
撑起身体。)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 ,这一攀多
么令儿子揪心啊! “缩”说明脚无处可蹬,是悬空的。这样,全身
的力量就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
这时的儿子,心情该是多么紧张。 “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
小伙子那样灵便。 他“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一个“倾”
字写出了“父亲”艰难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6)三个动词非常普通,但表达的感情异常深沉。作者看着
父亲的背影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泪水,也是感激的泪水。
(7)要求学生把文章的这几句齐读一遍。要求学生背诵这几
句。
(8)描写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作者为什么不
写父亲的正面,比如“皱纹很深” 、“两鬓苍苍”,

《背影》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陶小豆
  • 文件大小2.84 MB
  • 时间2022-01-30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