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为应对突发事故,及时、有序、高效地做出相应处理,确保全院师生员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社会的稳定,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并结合有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项预案。一、坚持“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原则 1、早预防。要求全体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遵守学校、学院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操作,及时排查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2、早发现。落实责任到人,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相应整改措施。 3、早报告。要求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制度,定期自查,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 4、早救治早隔离。要求执行谁发现谁首先受理的制度,发现消防事故,立即组织人员疏散,拨打火警电话,控制局面,最大努力阻止火灾的进一步发展;发现伤情或病情,立即组织人员送医院救治。 二、明确职责分工本着“谁使用,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各实验室负责制,职责分工到人的管理模式。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为事故应急处置的第一负责人,实验室房间责任人是事故处置的直接责任人。三、应急处理措施1、现场火灾应急处理预案(1)突发火灾事故时,发现人员要冷静、迅速拨打消防119电话报警,并立即切断电源或通知相关部门切断电源,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并及时通知实验室负责人。(2)实验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根据情况通知医疗、安全保卫及安全消防员等人员一起赶赴火场展开工作。责任人应当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师生撤离建筑物。(3)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火围困,要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必要时拨打“120”求助抢救伤员。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救护应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并且要戴齐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4)为保证火灾扑救、疏散与抢救人员等工作有秩序地顺利地进行,必须在事故现场和周围设置警戒线,同时安排警卫(可由学生或保安人员担任)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为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5)火灾扑灭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情况,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学校保卫部门。(6)根据火灾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A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B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 C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扑救A类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珍贵图书、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扑救C类火灾
电气工程学院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