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系统地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word
word
1 / 14
word
当前形势下我国银行业员工行为 风险管理的几点思考
X桂峰
摘要:员工既是银行利润的主要创造者,又是其风险的主要承当者和管理者。如假如行为失3,"-将会给银 行带来负元损失,有机构负责人伙 同所辖员工的“窝案〞、以与“内部人〞勾结“外贼〞的串通作案损失甚至多达数亿 元。这些损失不仅会直接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当年的盈利能力,还会通过监管机构的惩戒间接影 响银行持续的增长能力。
word
word
4 / 14
word
(二)严重损害银行声誉。因员工不良行为引致的案件或重大操作风险事件 ,对银行声誉带有更强的 “杀伤力〞。我国银行业由于信贷资产仍占有绝大比重,加之流程银行、业务电子化、标准化尚在推进之中, 因员工违规、甚至恶意操作导致的低级案件较多,甚至这种低劣、毫无技术含量的同质同类案件在不同机 构屡次重演,给银行带来的声誉损害极大 。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特性决定了信誉来不得半点瑕疵。如果 这种低级的错误、低劣的案件在一家银行一再“上演〞,公众真的要对其是否有能力经营所托付的资金表示 怀疑了,一旦发生这种“信任危机 〞,生存危机也就真正降临了。尽管现阶段尚有 国家信用的庇护,但长远 看是难以为继的。
(三)严重影响队伍士气。一家机构出了案子,媒体会追踪曝光,监管机构会追踪通报 ,银行内部会作为反面教材反复宣讲,这家机构一般会承受巨大压力。当然,上述做法无疑会带来痛定思痛、亡羊补牢之 效,但同时也会不可防止地影响到发案机构员工队伍的士气,如假如引导不当,或后续措施接续不上还会伤 与元气,直接影响后劲。
(四)严重影响员工心态。一般而言,员工愿意在一种积极、健康的气氛中工作,这种气氛易于培养阳 光心态,即使工作很累但心情愉悦。如假如长期压抑,或工作中弥漫消极、不作为的情绪,员工也会逐渐处于 低迷、萎顿状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负面的情绪不仅会影响到业绩的创造,甚而会为下一个操作风险 事件或案件埋下“伏笔〞。
word
word
5 / 14
word
三、员工行为风险成因剖析
(一)“贪、腐〞而导致的主观故意。职务犯罪也好,内部欺诈也好,皆源于内心深处有贪意,行为上生成 了腐败或欺诈,把本不属于自己的钱财纳入私囊。这类人要么见钱眼开,“爱财但取之无道〞,沦为罪犯;要 么经不住诱惑,守不住道德底线,成为权钱交易的俘虏;要么染上不 良嗜好不能自拔,为满足之而一再“伸 手〞;要么为自己亲近的人的不良嗜好或贪欲铤而走险,在犯罪的泥潭中愈陷愈深,如此等等。这种私欲或 贪念一旦“附上〞银行员工的灵魂,便会产生罪恶行为。
(二)无知产生的“无畏〞。银行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于一身的行业,入行的门槛儿高 ,职 业也令人羡慕。而且,现代银行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即使在专业化分工愈来愈细的情况下, 从事某一岗位的员工不仅要熟练掌握所在岗位的技能,还要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更高层面或更宽X围的 知识,如此才能准确定位 自己角色,把工作做到位 。如假如员工自我学习的动力和意愿不强,不能与时把握 所在岗位与周边环境的变化,对新出台的制度规如此不熟悉,就容易造成操作中的违规。而这种违规一旦被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者因技术作用被放大,极易对机构和本人造成伤害。
(三)不良习惯导致恶果。这里指的不良习惯,不仅指员工染上了不良嗜好,进而开展到从银行“弄钱〞 来维持这些东西;还指大量的、被视为小节的违规行为。如印章任意摆放、利用自己某某为客户过渡资金、 向客户推介理财产品时有意忽略风险提示等不良习惯极易埋下风险隐患。尤其是运用自己账户过渡客户 资金的行为,一遇机会很容易演变为侵占或盗窃案。
word
word
7 / 14
word
熟视无睹带来隐患。漠然、责任意识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现象,容易在机构内形成一种暧昧的 气氛,同事间彼此一团和气,有事情相互遮拦,规定和原如此被搁置一边,虽没有直接参与犯罪的动机,也没 有从中获利的实证,但往往容易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事发后又往往容易承当连带责任,持续下去还容易 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于长远开展不利。再探寻其背后成因,如此会发现更复杂多样。 从精神X畴看,与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当一个人把物质占有作为一种目标,而正当合法收入不足以支撑时,贪腐就成为其铤而走险的必然行为。而银行的特殊性质,其带有资源禀赋的一些特殊岗 位,就成为一些精神空虚、意志薄弱的人直接侵占或进展利益输送的“沃土〞。
从道德X畴看,同“钱〞打交道的人是最应该把钱看成是价值符号而不应该动非分念头的人。凡“见钱 眼开〞或起贪意的人,是最应该被识别出来并立马去除出银行队伍的人。从古代钱庄对

银行业员工行为风险管理系统地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511709291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