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时分秒
认识钟表
第1课时认识钟表(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6页例1、例2和第108页相关的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1时=60分。
2 1分时间所做事情的活动中,初步建立起分的时间观念。
议:你知道生活中做哪些事情的时间大约是 1时? 学生充分表述。
[点评:通过学生非常熟悉的事例,让学生感知 1时的长短,初步建立起1 时的时间观念。]
三、 实践感知,建构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例4。
(1) 教师:我们拍皮球1分大约拍60下,那拍1下的时间大约是多少 呢?用什么时间单位恰当?
教师:计量比1分还短的时间常用秒作单位,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
(2) 听一听,说一说。
① 教师:大家安静后,听一听自己带来的时钟。
② 说一说:听到了什么声音?(滴答声)
教师指出:“时钟滴答1次是1秒。”
(3) 看一看,议一议。
教师:秒针在钟面上走1小格就是1秒。
分组观察钟面:
① 秒针走1圈走了多少小格,是多少秒?
② 当秒针走1圈时,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走了多少格?
思考: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发现。板书: 1分=60秒。
教师:秒可用s表示。请学生跟读字母s,并书写。
(4)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时候要用到秒作单位?
[点评:通过听、说、看、议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 1秒的时间,同时有
利于学生建立起1秒的时间观念。]
四、 课堂练习,实践体验
(1) 完成教科书第109页第4题,填一填。
(2) 户外活动,完成第108页第2题,走10步大约用了几秒?
(3) 请同学们课后用1时帮助妈妈做家务,看看1时能做多少家务活,或 向大人了解1时大约能走多长的路,小汽车大约能行驶多远。
[点评:体验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 系,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1时、1秒时间的理解。]
五、 课堂总结
认识钟表(第1、2课时综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107页。
【教学目标】
1
握时、分之间的进率,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 1时、1分的长短,建立时 间观念。
2 理、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 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以及时间单位“时”、“分”,掌握时、分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建立1时、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具钟、钟面模型、跳绳、球等。
学生:实物钟、钟面模型。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教师: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哪儿举办?(北京)还记得北京申奥成功 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吗?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
电脑出示申奥成功全国欢腾的录像:北京在 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 8分申奥成功,当时所有人都欢呼雀跃,祖国上下一片沸腾,人们沉浸在欢乐 的海洋,这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我们虽然年龄小,但也要关注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电脑出示:一个钟表弹出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10时零8 分是钟表帮助我们记录下的这一美好难忘的时刻。钟表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 作用可大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板书课题:认识钟表。
[点评:充分利用北京申奥成功这一激动人心的时事,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 热情。]
二、 自主探究
1 1时=60分
活动一:认识钟面
教师:仔细观察屏幕上的钟面或手中的钟表,钟面上有什么?把你观察到 的在小组内和其他小伙伴说一说。
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学生能说出钟面上有时针、分针、秒针,并按顺时针 方向行走,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 60个小格。
教师引导反馈交流,并能在钟面模型上演示。
教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玩钟表、观察钟表,我们认识了钟面上有时针、分 针、秒针,知道它是按顺时针方向行走的,有 12个数字,每两个数字之间是一 大格,一共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 格。
活动二:认识“时”、“分”
教师:钟表的奥秘可多了,请小朋友拨一拨钟表,时针走 1大格是多少时
间?分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
学生在钟面模型上拨1时、1分。电脑演示1时、1分。
活动三:认识时、分之间的关系
教师:请小朋友们拨一拨学具钟,仔细观察分针走一圈,时针有什么变 化?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拨一拨学具钟,再在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汇报交流。
教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
教师:大家拨一拨,看是不是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全班同学 拨学具钟体验。
教师:你还发现什么?
学
六、时分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