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我的母亲 》教案
出山中学 张荣辉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质问、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2、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厚感情。
能力目标:
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写母亲作为当家的后母当家之难,主要写了三件事: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与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第 3 页
③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2)提示母亲品性的语句有:①“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②“我母亲从不骂她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③“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④“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与,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据此,学生精彩填充有:
“母亲是一个对我管教深细而严格的人”
“母亲是一个容忍善良、仁慈温与又很有刚气的人”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勾连课文的思路。教师点拔:
(1)课文前三个语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与童年生活。课文开头交代了由于自己身体弱与母亲的管教养成了文绉绉的性格。第2段写自己爱学习的性格与儿时最活泼的游戏。突出表现了对儿童游戏的追念与缺少儿童游戏生活的惋惜。第3段叹惋自己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
(2)课文最后一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解深层内涵与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意。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作为课文内容鲜明精练概括的文题无关,作者这样安排行文结构的用意是什么?
第 5 页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3)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一任教师。在回顾人生历程时,胡适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念之情,但在文中却极少运用直接抒情的语句,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学生讨论后交流结果,教师明确:
(1)文章前三段作者的性格特点与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单调与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前三段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另一原因是,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成长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2)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
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