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第1页,本讲稿共27页
我会读:
辩论 信奉 违背 固执
着地 更正 的确 胆大妄为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比萨城
第2页,本讲稿共27页
自学提示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第1页,本讲稿共27页
我会读:
辩论 信奉 违背 固执
着地 更正 的确 胆大妄为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比萨城
第2页,本讲稿共27页
自学提示
1 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2 讲的谁的故事?他对谁的话提出了疑问?为了搞清楚疑问,他做了哪些工作?
3 结果怎么样?
第3页,本讲稿共27页
2 抢答自学问题:
(2)伽利略 ,
亚里士多德,
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
(3)结果证明亚里士多德错了
第4页,本讲稿共27页
整体感知,从人物切入
1 伽利略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常常是老师很难解答。”
问题:“寻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伽利略提出的问题很不寻常?
(1)“寻常”是平常的意思。
(2)因为他提出的问题常常使老师很难解答,这说明他善于发现问题,对于事物有独特的见解。
第5页,本讲稿共27页
伽利略的简介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力学家、数学家 ,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人们争相传颂:“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伽利略发现了新宇宙”。1589年,他受聘为比萨大学数学教授,年仅25岁。
第6页,本讲稿共27页
2 亚里士多德是个怎样的人?
“信奉”是什么意思?
信仰敬奉。
当时的人们对待亚里士多德的态度是怎样的?
第7页,本讲稿共27页
阅读句子回答问题: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是个假设复句,连用两个反问,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科学界狂热地崇拜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他的话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
第8页,本讲稿共27页
亚里士多德简介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古希腊斯吉塔拉人,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第9页,本讲稿共27页
第10页,本讲稿共27页
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十磅重的铁球先着地,速度是一磅重的十倍。
这句话说明:
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的重量( )关系,物体越( ),落下的速度越( ) 。
有
重
快
演示
第11页,本讲稿共27页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话是正确的,就可能产生两种结果:
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 。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重的铁球 。
慢
快
演示
演示
伽利略的疑问
第12页,本讲稿共27页
10+1<10,两个小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拖住落住落得快的,因此速度比10磅重的慢.
第13页,本讲稿共27页
10+1>10,把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重量大于10,因此速度比10磅重的快。
第14页,本讲稿共27页
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就比10磅重的铁球快。
10+1<10
10+1>10
第15页,本讲稿共27页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
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
这怎么解释呢?
第16页,本讲稿共27页
伽利略的疑问
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第17页,本讲稿共27页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
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斯多德
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落下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第18页,本讲稿共27页
公开证实
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有的说:“等会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