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识说理文,知道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2.尝试运用“事例”以及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言语实践初步学会以理服人。。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课前老师来做个调查,可要实话实说
1
《说勤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识说理文,知道用典型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2.尝试运用“事例”以及名言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言语实践初步学会以理服人。。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课前老师来做个调查,可要实话实说。平时家里,都有哪些玩具?就说你最喜欢的!这些玩意都是怎么得来的?
除了亲朋好友送的,自己用零花钱买的,那有没有谁通过自己的口才说服家长买的?
预设:那叫耍赖!我要是你老爸,坚决不买!对喽,你和老师想到一块了,这叫以理服人!(板书:理)今天,我们上的课文也和这个理有关,可以上课了吧?
二、印象勤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说勤奋》。谁告诉老师,你觉得什么是勤奋?你的这些想法都是哪儿的?
预设1:爸爸妈妈给你唠叨这些的时候,你有没有嫌烦?课文的作者也是说勤奋,听了他说的你有没有嫌烦?和你非亲非故,为啥不烦?(用两个事例)
2.对的,我们学到了一点:用事实说话。作者举了谁的例子?司马光和童第周
怎么不举我的例子?你意思是说我不勤奋了?你的意思是说我不成功了?我这辈子非得弄个名气来,让作者来写我。
3.你看,作者用了最具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例,就让勤奋这个理走进我们的内心。
三、感受成功
1.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到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来。
出示:1.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2.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剥卵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谁先来读读有关司马光成功的语句?他手中的鲜花是什么?《资治通鉴》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神书呢?谁来说说看!老师把他的资料带来了,你瞧——
3.所以说司马光成功了!那童第周的成功,关键体现在哪个词上?(影响)
什么样的影响?所以童第周也成功了!
4.他们的成功靠的是什么?勤奋
2
四、走进第一个故事:
1.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词,谁来读一读?
滚瓜烂熟 高声朗读
抓紧时间 编成巨著
2.读着读着,你的眼前浮现了谁? 猜猜老师为什么分为两行?一个是小时候,一个是长大以后,这就叫做——一生勤奋。
3.谁先来讲讲他小时候的事情?你对课文已经熟透了,做到了滚瓜烂熟!课文是这样写的——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齐读一遍,那老师这样改一下,你看行不行?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他就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5.谁来说说?教师小结:作者通过对比,让勤奋的司马光走进了我们读者的内心,这个理也就有了根。
6. 那长大之后呢,谁来讲讲?书上是这样说的——出示: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7.瞧,这就是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
8.如果让你睡这种枕头,你习惯吗?为什
《说勤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