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大别山精神
争当“两学一做”先锋
新县统计局
2016年6月27日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1
精选ppt
一、地域特色对大别山精神的影响
两学
一做
落后弘扬大别山精神
争当“两学一做”先锋
新县统计局
2016年6月27日
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
做合格党员!
1
精选ppt
一、地域特色对大别山精神的影响
两学
一做
落后的山区
大别山横跨鄂豫皖三省,覆盖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是中部地区主要的山脉之一。包括湖北的黄安(今红安)、麻城、孝感、黄冈、罗田、蕲水(今浠水)、蕲春、黄梅、广济,豫东南的商城、光山、罗山、固始、潢川、信阳,皖西的六安、霍山、霍邱、潜山、太湖、宿松、英山(今属湖北省)等20余县,其中包括经扶县(今新县)、立煌县(今金寨县)、礼山县(今大悟县)、岳西县,人口近1000万人。
2
精选ppt
一、地域特色对大别山精神的影响
两学
一做
三不管的边区
3
精选ppt
一、地域特色对大别山精神的影响
两学
一做
自给自足的农区
新集一街,
不如丁李湾一湾,
丁李湾一湾不如毛铺一家
大别山区较强的经济自给能力,为人类繁衍生息并形成大规模聚居群体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也为红色精神的发扬光大提供了充足的主体来源。
4
精选ppt
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过程
两学
一做
接受马克思主义启蒙较早
大别山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0年,董必武、陈潭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高语罕在安徽从事党团组织建立工作。
1930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决定在箭厂河设立中共鄂豫皖特委。
1931年5月,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正式成立,成立鄂豫皖临时省委。
1932年1月,鄂豫皖省委正式成立,下设有鄂东北道委、豫东南道委、皖西北道委。
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重建红二十八军。
5
精选ppt
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过程
两学
一做
革命实践的锻造
1927年11月13日,“黄麻起义”爆发 ,率先在长江以北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商南起义、六霍起义
1930年,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2年6月,鄂豫皖苏区达到鼎盛时期,,地方独立团、游击队、赤卫军发展到20万人,总面积扩大到4万余平方公里,人口350万,建立了26个县级革命政权,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6
精选ppt
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过程
两学
一做
坚实的群众基础
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武汉成为大革命的中心,推动了大别山区农民运动的迅猛发展。
1926年1月至1927年5月,鄂东北、豫东南地区有15个县先后成立县农民协会或筹备处,下辖区农民协会153个,乡农民协会2149个,。
黄安战役、商潢战役、苏家埠战役、潢光战役
红安县在大革命前有48万人,到1949年解放时只剩下34万人,牺牲 14万人。新县不足10万人,。
7
精选ppt
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过程
两学
一做
残酷考验后的升华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人民一直坚持红旗不倒
8
精选ppt
三、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两学
一做
※跟党走。
就是听党的话,服从党的安排,在党的带领下,信念坚定,永不动摇,永远跟党走。
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红四方面军、红25军、红28军,驰骋神州大地,纵横大江南北,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共和(董必武、李先念),1位元帅(林彪)和398位开国将军。
头是我爹娘给的;命是我个人的;
共产党却是劳苦大众的;老子要的当然是共产党!
”“山林岩洞是我的房;青枝绿叶是我的床;
野菜葛根是我的粮;共产党是我的亲爹娘。”
“一颗红心拿不去;头断血流不投降!”
9
精选ppt
三、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两学
一做
※不怕死
就是不怕敌人威胁,不怕丢掉性命,敢于追求真理。
七万子弟当红军,十万英烈壮瑶池
秦
绍
勤
烈
士
程儒香烈士雕像
仅仅麻城,,4万余人参加红军,6200余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至新中国成立时,幸存的只有200多人。
10
精选ppt
三、大别山精神的主要内涵
两学
一做
※一条心
团结一心是大别山精神的核心内容。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
无论是个人
弘扬大别山精神争当“两学一做”先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