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尔指出,“法律就是一张写满人民权利的纸”, 徐显明:学习把握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的新思想新亮点一、法治建设指导思想的变化在我国, 奴隶制时期适用神本法律观, 而封建制时期是君本法律观, 资本主义时期是资本法律观,计划经济时期则是国本法律观,即先国家、后集体、再个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科学发展观既是国家的整体指导思想,也是法治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 因此应当将以人为本作为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二、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法治蓝图十八大报告和十七大报告较大的不同在于:从“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这种转变勾勒出十年之后法治的新愿景: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社会主义法治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社会主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理想: 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第二层次是制度的价值沉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第三层次是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将三个层次相结合,就成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 作为制度支撑的是自由、平等、公正和法治。在司法一元化中, 最重要的是价值一元化, 法治应该具有共同的价值。十八大报告的重要贡献是, 凝炼出我等、公正、法治同时应是我国法治的共同价值。四、中国法治进程: 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需要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再到法治体系是目前中国法治进程的一大特点。这个法治体系由以下环节组成: 第一, 执政党要依法执政, 这是根本和前提。第二, 立法机关要民主立法和科学立法。第三,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 追求法治政府目标。第四, 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第五, 全社会要增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第六, 全社会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当法治体系构筑起来之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的法治目标就会实现。五、用宪法的平等原则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报告重申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强调指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都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任何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而且, 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坚决反对三种现象: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 态度之坚决是历次党代会报告所没有的。这是用平等原则来反人治、反特权、反腐败。平等是“三反”的最好武器, 腐败产生于特权。因此, 反腐败如果不反特权等于不反。此次重申宪法的平等原则,既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六、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司法职权独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独立行使职权包含多层含义: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司法权不是行政权的附庸,不是行政权的工具,一定要和行政权并列,不并列就不是独立,行政权不能支配司法权,这是现代司法制度的根本原则。法院和法院之间要独立。第一,要保证审级独立。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的划分,是宪法和法院组织法上的划分。一个案件如果没有进入二审就没有上级法院,只有二审发生时才有上级法院。因此,上级法院和下级法院在法院组织法中的设定是以案件为根据的,而不是以行政级别为根据的。法官的人格独立。每个法官应当具备独立的法格,这是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从法理上讲,没有法官的独立不是审判独立。因此,在理论上,要赋予法官独立的人格。法官的
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建设新思想新亮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