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课题:等式及方程(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备课日期: 执教日期:
教学内容: 教材P1~P2例1、例2、练一练及 P6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要求:1、通过学的一边加上砝码,天平就不会平衡。也就是50+10不等于50。
第 5 页
(4)(初步归纳等式的性质)指着等式50=50与 50+10=50+10问:通过这两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答不出也不要紧)
(5)依次出示第二、三、四组天平图,师:观察天平图,说一说天平两边物体的重量各是怎样变化的?你能完成图上的填空吗?
师:同桌讨论一下。
板书:
50=50 50+10=50+10
x+a=50+a 50+a-a =50+a-a
师指着板书问:观察这组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小组内讨论一下。
2、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1)指导归纳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板书并让学生齐读。(板书课题:等式性质)
(2)问:你觉得这个等式性质里哪些字词比较重要?为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重要的词:两边、同时、同一个数。并强调这些词为什么重要。
(4)让学生模仿例题写两组等式。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5)指导学生完成P3“试一试”。
3、教学P3例4。
(1)问:你能知道图中的X克是多少克吗?你是怎样想的?
第 6 页
(2)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引导根据等式的性质让学生学生说出:把方程两边都拿掉10克。然后问:你能用一组等式来表示一下刚才的过程吗?
板书: X+10=50
X+10-10=50-10
X=40
补上“解”后指出:问:为什么要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为什么可以在等式两边同时减去10?依据是什么?
指导学生看书上的P3例4,介绍检验。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5)完成P3~4练一练第1、2题。
第一题提醒学生检验,(强调书写格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练习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2、在○里填运算符号,在 上填数。
(1) X-15=15
解:X-15○ =15○
X=
(2) X+25=70
解:X+25○ =70○
第 7 页
X=
3、在○里填上“>”、“<”或“=”。
(1)当X=18时,X-18○36
18+X○36
X-9○27
(2)当X=8时,48+X○58
X+8○16
X-18+10○0
4、完成p6练习一第5题。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图意,明确付出的x元减去116元,还剩下84元;。
学生列方程并解方程,指名板演。
集体交流。
四、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P4练习一第4题。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第二课时)
(总第3课时)
备课日期: 执教日期:
教学内容: 教材p4~ P5例5、例6,P5试一试、练一练P6~P7练习一的第6~8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
第 8 页
2、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在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结果仍然是等式;使学生掌握利用相应的性质解一步计算的方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等式的性质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的一个重要性质,哪位同学说说看?
2、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那同学们猜想一下,如果在一个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以一个数时0除外),所得结果还会是等式吗?
3、生自由猜想,指名说说自己的理由。
4、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二、教学例5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P4例5图,并看图填空。
2、集体核对
3、通过这些图与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X=20 2x=20×2
3x=60 3x÷3=60÷3
4、接下来,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任意写一个等式。请你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乘同一个数,计算并观察一下,还是等式吗?再将这个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
简易方程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