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研重点课题(课题号:2020—14097)
基于生物课程标准的OAE学案教学形式理论研究
结
题
报
告
杭州市塘栖中学 吴江林
OAE学案: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载体
--《基于生物课看书再做作业。但我觉得这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翻开书我好象都知道,合上书做做题目又错很多.
生2:一节课下来,我对课堂内容只有个大概印象,回忆整理不起来,我觉得还是多做题目有效,熟能生巧。
生3:我也参加了学习小组,可是,我和同学们都觉得帮助很少,不知道要互助什么,怎么互助,渐渐地大家也不做了。
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缺少有效地帮助和指导,缺少可操作的载体,、课中、课后的学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老师能提供详细的指导,并能及时进展评价?这是本课题提出的学生学习背景。
上述问题的解决,将对现行的教和学的形态产生较大的影响,使教学朝着轻负高效、以学定教的方向迈进,最终实现促进老师的专业开展和进步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这就是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行动研究的方法展开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学案构造的探究阶段,二是OAE学案构造的定型阶段,,使本课题的研究得以顺利完成。
一.学案构造的探究阶段,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
1.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案(载体),学案应有相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理念的支撑,从而确定自身的逻辑构造。,教学是什么?教学是如何发生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构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的开展脉络是什么?这些研究为学案的编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2.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学理论的纲领性文件。课题组通过研究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课程目的、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内涵,为确立学案的构造体系确立的方向.
3.我国中小学主流学案的研究。这项研究旨在考虑以下问题,关于学案已有的研究成果有哪些?比较主流的学案构造是什么?这些学案对教和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什么优势和缺陷?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发现当前出现的种种学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学案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课题的学习方案。这类学案由老师编制,由试题构成,用于课堂学习。第二类学案是供师生使用的学习材料,由教学目的、预习任务、知识重点、教学步骤、评价任务组成,用于课堂和课后学习。第三类学案是全程学习活动的案例,是教案的变形,。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逐渐勾画出了我们要做的学案轮廓:学案的性质-—教和学的方案(载体);学案的理念——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学案的目的——以学定教、轻负高效;学案的功能--统整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和学习。
二、OAE学案构造的定型阶段,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的方法。
1.小范围试验,初步形成OAE学案的构造。为稳妥起见,课题组决定以新课学案为打破口,以“调查——研究——开发--试用"为研究策略,以四个教学班为实验对象,展开学案构造的研究。
学案主要由身兼课题组长和教研组长的笔者设计,课题小组研讨完善。每周四下午为我校生物学科教研活动时间,课题组规定每周四下午用二节课的时间作为OAE学案的研讨时间,,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成为全组共识,并为在全教研组推行OAE学案教学提供了根底。也就产生了边研究、边开发、边使用、边修改的课题研究形式,使本课题的研究能高质量地展开。
学生是OAE学案的作用对象,只有能促进学生的学习,OAE学案才有研究的价值。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每月定期展开学生调查,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期望,对学案使用的想法,获得第一手试验数据,再据此进展研讨和修改。
经过一年的研究和实验,课题组初步确定了OAE学案由“教学目的、学习方法、课前学习区、课堂学习区、课后互助区、稳固和进步"六个功能区块组成。并初步形成了和之配套的学案使用和研讨机制.
2.引入专家力量,OAE学案构造定型。OAE学案初步定型后,课题组感觉到自我打破的困难,特别是在学案的逻辑构造上难以从学理上厘清。此时引入高程度的课程专家非常必要,本课题的参谋是华东师大课程专家崔允漷教授和浙江教研室张丰副研究员,两位专家都提出了一些意见,崔教授说:
“准备—学习-互助”不在一个逻辑。
“目的-方法—稳固和进步”也不在一个逻辑.
学案的逻辑应该是:目的-活动(通过三个环节,从学的角度梳理问题解决过程
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