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在蓝海中扬帆远航.doc逐梦,在蓝海中扬帆远航“同江邻,同海亲,江海铸就我军工人; 追求卓越塑品牌,走向世界展雄风; 巨鲸震海迎潮立,神舟飞天举世惊; 言行一致讲诚信,科学发展永创新; 啊……武船人,啊……军工人; 强军报国是我们的天职,和谐的武船, ……与时俱进。”在长江之滨、黄鹤楼畔的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武船”) 的广播里,播放着武船人耳熟能详的歌曲――《军工人》。这首气势恢弘的歌曲由武船员工集体作词、国家一级作曲家印青谱曲、亚洲交响乐团演奏、解放军合唱团演唱。在雄壮的歌声中, 在激昂的旋律里, 武船人在新的一天又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厚重历史孕育企业辉煌武船始建于 1934 年,前身是湖北省建设厅武昌机厂,当时的能力仅能修造 100 吨左右的小型船舶。抗战时期, 工厂西迁四川, 仍以修理航轮为主,同时新造木驳船、拖轮、客货轮和小汽艇,其中有的供给军用。抗战结束后,工厂回迁武汉。“一五”期间, 工厂列入国家计划的 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 正式启用“武昌造船厂”厂名。进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经过几期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武船初步形成以船舶建造为主体, 机械制造和综合铸造专业化生产相配套,军民船舶产品相结合的生产体系,先后建造了一批民用船舶, 陆续承担了新型舰船的建造任务,实现了国内常规潜艇研制上的“零突破”。 90 年代中后期,武船迈开产品结构战术性调整步伐,实施“军民结合, 船舶为本, 多种经营”和“坚持军品优先、积极拓展两翼、开发高新产品、实施两个并举”的经营方针, 发挥军工技术优势, 参与国家多项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非船产品,先后承接了航天、桥梁、水工、冶金、石化等行业的钢结构工程和机械制造任务, 逐步形成了军、民、非船产品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军品、民船、非船”产品比例日趋合理,三足鼎立之势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9 年2月, 武船整体改制为武昌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2012 年3 月, 武船重工正式进入中国重工; 2013 年, 武船核心军工资产进入上市公司; 2014 年5月, 更名为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武船以“深居内陆而不甘后人, 囿于江河而不让大海”的胆略和勇气, 大力推进战略性和发展性的结构调整, 制定和实施了跨越式发展战略, 逐步形成武昌、青岛海西湾、武汉双柳三大制造基地, 军工、军贸、公务工程船、特种海工辅助船、海洋工程、桥梁装备、高层钢结构、新能源装备及游艇等九大产品板块的产业集群,实现总部、沿江、沿海共同发展。武船坚持军民融合的发展思路, 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调结构, 谋发展, 成功完成了内涵蜕变,华丽转型。近 20 年来,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 20% 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4 年实现产值和销售双过百亿,经营开发 375 亿, 首次突破 350 亿大关, 位列中国制造业 500 强, 雄踞中国船舶行业十强, 首次进入中国装备制造业百强, 入选首批船舶工业 白名单, 武船商标迈入“中国驰名商标”行列。军民融合提升企业能力武船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结构调整中, 明确提出“军民融合”式发展, 以军促民, 以民保军, 通过技术融合、人才整合和资源融合, 武船民船和非船得到了快速发展, 实现了军民共进、军民非协调发展、九大主业搏击市场的良性发展,企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通过军民技术的有效融合, 实现科
逐梦,在蓝海中扬帆远航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