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扩大会议上的发言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科学地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于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度评价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着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全局,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报告着眼于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对党和国家事业进行了全面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协调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等方面,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和任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部机关和教育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进行了新的谋划,对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综观国际国内大势,立足基本国情,必须深刻认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工作责任感。
(一)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机遇。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民族素质竞争。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愈加激烈,知识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许多发达国家都把教育和人才优势作为国家最核心的战略利益。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但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在这样的形势下,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迫切需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深度开发人力资源。
强国必先强教。“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建设,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使我国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质量和贡献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是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的现实需要,集中体现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党中央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部署紧密联系在一起,必将成为我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赢得主动、赢得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