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一、导论
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每秒的行进。研究发展战略在近几十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较热门的综合性学科体系。由此而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科技的蓬勃发展。由于经济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决定性意义,经济发展战略在各国、在不同区域已成为人们倍受重视的领域。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但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发展是伴随着经济结构、社会和政治体制变革的经济增长,即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意味着随产出增加而出现的产出与收入结构上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文化条件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业结构、一般生活水平和分配状况,消费模式、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环境生态状况等等的变化在内。也可以说,经济发展是指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多方面的变化,它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内容是不同的。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产品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对外经济关系的进步等。由于发展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衡量经济发展比衡量经济增长困难得多。从国内外看,衡量经济发展大多采用指标体系。自联合国1976年提出发展应是“以人为核心的发展”口号之后,国际上流行综合发展指标大多比较强调人的发展因素,如莫里斯的“物质生活质量指数(PQLI)”,美国健康协会的“ASHA指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HOI)”等。总之,衡量经济发展都试图建立一个系统、全面、考虑到经济与社会政治变动和人力资本作用的指标体系。
“发展战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世界范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研究课题,它是从战略的角度研究未来的发展。由此而产生的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被称为发展战略学。把“战略”一词引入经济研究领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针对有些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而在经济上仍很落后的国家,如何去发展自己的经济这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各个发展中国家应当采取的发展战略。发展经济学由此被独立发展起来。
“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战略是根据对制约经济发展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和条件的估量,从全局出发制定的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道路和方法。也就是研究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换句话说,经济发展战略是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通过分析构成经济发展全局、局部、部分的关系,找出影响全局、局部发展的本质特征,而相应作出的筹划和决策。在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都是极其复杂的。从空间来看,它是由各个地区经济构成的;从行业来看,它是由各个部门经济构成的;从经济运动过程来看,它是由再生产各个环节(即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构成的。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相对于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微观经济发展战略而言的一种中观经济发展战略。十堰经济发展战略就属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范围内,但严格地讲,它既不同于国家整体宏观经济战略,也不同于跨省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既不同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也不同于个别企业的微观经济发展战略,它具有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是:研究在十堰行政辖区这一区域范围内十堰与国家、省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辖区内各县市区协调发展的关系;研究城市与农村、工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关系;研究辖区内中央、省属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人口、资源、环境、生态平衡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基础设施与经济、科技、社会健康发展的关系;研究区域内的发展极与增长点之间的关系;研究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速度与效益等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发展战略重点的转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仅在国家,而且在各地迅速展开。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及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成为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组织行为。由此,中国国民的发展观在不断变化。国人已经树立起这样的发展观念,即发展不仅是量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的飞跃。实践已经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观念的更新,各级政府不再单纯追求产值增长速度,开始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效益的提高等质的发展。为使国民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从宏观到地区区域都在力求制定一套科学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
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证明,没有正确的战略指导思想,只顾单纯追求一功之得的眼前的速度,必然造成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没有效益、没有后劲,甚至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况。无数事实证明,战略失误是最大的失误,战略性的错误是最大的错误。战略失误“一回头就是百年身”。特别是一个后起的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更是如此。前车之鉴告诉我们,对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只要善于学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使每一步都走到规律要求的关节点上,后进的地位只有
十堰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