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桢研究综述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二十年来杨维桢研究综述
文/严 婧
摘要:通过对20 世纪80年代末至今杨维桢研究论文的分析统计与归纳总结,得出近二十年来对杨维桢及其诗文的研究的重点和特点。进而对比上个世儒生们最普遍的两类生存状态,入则兼济天下,出则独善其身。这两种不同的人生选择,也成为是分析一些诗人思想的重要准则。但值得注意的是,对杨维桢思想倾 向的研究多立于史书与诗人生平。从诗人诗歌本体来分析此问题的论文却不多见。因此立足于诗人诗歌本体来探究其思想意识是值得考虑与借鉴的。
(四)杨维桢与李白比较研究特点
杨维桢长于乐府诗,内容多取材于史事与神话,比兴迭出,表现的奇想联翩,诡异谲怪,被人讥为“文妖”。这种诗歌艺术风格自然使个别研究者将他与李白联系起来。在《杨维桢
【】4与铁崖古乐府——兼与李白古乐府比论》中,作者将杨维桢乐府诗和李白乐府诗的共性和差异性做了较为简略的探讨。虽然这种比较性论文数量很有限,出现的年代也较晚。但是这种民族文学中的比较研究拓宽了研究者的研究视野和研究范围,发人深省。 (五)诗人生平考辨论文的特点
对杨维桢的由官到隐再官的行踪以及与元末著名文人宋濂、顾逖等人交结交是学者们考辨的焦点。有关于杨维桢的生平事迹,虽然史书有所记载,但并不面面俱到。杨维桢为何隐居,隐居后他的游历与交游过程中,甚至于他的姓名的多题,是此类考辨的重点。研究者们试图从各个角度来论辩这些问题,得出的结论极大的丰富了史料。客观上讲,这些考辩人物生平的材料与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杨维桢生平、行踪、交游的更为繁多细致的资料,也为我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证这个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正是这类研究的意义所在。
(六)杨维桢诗文比较研究的特点
近年来,在传统的文学研究方法蒸蒸日上的时候,一种崭新的文学研究方法——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跨国别的比较研究方法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立足于文学本体,进行文学之外更多内容的研究使得文学研究出现出了新的面貌。这种方法同样被引用到了对杨维桢诗文的研究中来。涉及到杨维桢诗文比较研究的主要是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者们
2
运用语言、宗教的知识联系杨维桢的诗文,使得杨维桢诗文的研究出现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引入,使得对杨维桢及其诗文的研究更上了一层台阶。但是由于比较文学的方法尚未被中国文学研究界普遍接受,使得其内容成果相对较小,也没有出现美学意义上的平行比较,这类研究空白仍有待于学者们去补充。
二、杨维桢研究的变化及趋势
在这二十年里,对于杨维桢研究的学术论文发表的数量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些研究论文发表时间的密度,可以以21世纪为一个分水岭。上个世纪90年代末之前对于杨维桢的研究是较少的且研究内容也显得单一。从这个世纪一开始,这种情况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窥见对杨维桢及其诗文研究的深化和创新以与研究内容的夸张。基于这些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对杨维桢研究的发展趋势,由个别到一般,我们也可以归纳整个中国文学领域研究的变化规律。
(一)论文数量两倍增加
对于论文数量的统计显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年发表的论文数量仅有17篇,而21世纪以来则增加到36篇。从传统文学的研究历史来讲,对于一个作家、一部著作和一个流派的研究成果
杨维桢研究综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