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光源初探
莫彦
摘 要:照明设计作为博物馆陈列展览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展陈的展示效果和观众的观展体验,被称作“博物馆陈列的新语言”。如何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诠释和还原展品的真实面灯(卤素灯)由于具有较高的显色性,主要用于重点照明,通常配合荧光灯,以提高照明效果。光纤及各类气体放电灯则多用于柜体照明。
随着照明最新技术LED制造水平的提高,不少博物馆、美术馆越来越多地采用LED灯具。2015年,国家文化部启动了“LED在博物馆、美术馆的应用现状与前景研究”的科技创新项目,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该项目历时两年,对LED在我国博物馆、美术馆当前应用现状与技术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与分析。LED灯具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它预示着博物馆在人工照明领域新的发展趋势。那么LED与传统卤素光源、荧光灯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呢?下面从文物保护、照明效果以及维护等方面加以对比分析。
对于文物的保护
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选择照明灯具首要考虑的是光辐射,光辐射中危害最大的是紫外线,会引起绘画等纸制品、棉麻制品、漆木器等光敏较强文物的褪色、老化等。波长580纳米以下的光线较易引起褪色,400纳米以下的紫外线更是对展品造成损害的主要原因。另外,红外线因放射性热能也会对展品造成损害。从这点上看,
LED与传统的荧光灯、白炽灯相比具有绝对优势。LED光源几乎不含波长400纳米以下的紫外线以及800纳米以上的红外线,可以忽略其紫外辐射和红外辐射,尤其适用于易变色、不耐熱的的展品照明。同时,正是由于其几乎不含紫外线的特性,也不会引起害虫对展品的侵害。
除了光辐射外,还要考虑电能到光能,再到热能的转换问题,光照的热能会引起展品温度的上升。一般的LED光源输入电力的约70%转换成热能,这与传统的荧光灯差别不大,但与白炽灯相比,发热量则大幅度降低了。
此外,从光源的寿命来看,荧光灯6000~12000小时,白炽灯1000~2000小时,LED灯40000小时以上。由于LED的使用寿命较长,相应减少了更换灯具的频率,从而也降低了在更换灯具的过程中文物损害的风险。
因此,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来看,对比传统灯具,LED具有显著优势。
关于照明效果
博物馆灯光设计的照明效果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关系到观众视觉舒适度的照度与眩光,二是关系到展品展示效果的色温与显色性。
照度和眩光
合适的照度可以给参观者带来舒适的视觉体验。照度过高不仅容易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还会由于光热作用对文物造成损害。实验表明,LED灯只需要较低的照度,就可以达到理想的鉴赏效果。这是因为传统的荧光灯、白炽灯发出的是散乱光,LED发出的则是最接近太阳光线的平行光,聚焦性好,光照效率高,少量的光便足以看清展品。而且可视光段(波长
380~780纳米)相对连续、稳定,不易造成视觉疲劳。
但是,也正因为LED光源发出的是平行光,容易造成阴影和眩光问题。阴影的问题可以通过在展品下面安装细光束聚光灯以及多点布光的方式来解决,眩光则可以通过隐藏照明灯具来解决。
色温与显色性
色温是表示光线中包含颜色成分的一个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为开尔文。3000开尔文以下的光源偏红色,7000开尔文以上的光源偏蓝色。LED光源在
博物馆展陈照明设计光源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