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和《浮士德》
编辑ppt
一、文学地位
德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和戏剧家,被恩格斯誉为“最伟大的德国人”;
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师之一,与荷马、但丁、莎士比亚齐名的“世界诗人”。
编辑ppt
二、生平与创看,他出穴的精灵在向你目语,做个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后尘。” 维特热表明歌德的创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使德国文学第一次在欧洲及世界范围内产生影响。
编辑ppt
2、魏玛时期(1775—1794—1805)
魏玛-意大利-魏玛
魏玛古典主义:又称德勒与歌德在魏玛携手进行文学创作,使德国文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诗剧《浮士德》第一部(1808出版)
编辑ppt
3、晚期创作(1805—1832)
自传《诗与真》和《意大利游记》
诗集《西东合集》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小说《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诗剧《浮士德》第二部(1832)
编辑ppt
三、长篇诗剧《浮士德》
1、《浮士德》的创作过程
第一部:1806年完成,1808年出版
第二部:1831年完成,1832年出版
编辑ppt
《浮士德》主要内容:
《浮士德》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终生追求
五场悲剧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编辑ppt
2、情节和结构
《天上序幕》
第一部,25场,不分幕
第二部,25场,分为5幕
编辑ppt
知识的悲剧:批判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反映了陈腐的书本知识和丰富的自然人生之间的矛盾
编辑ppt
爱情的悲剧:反映了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要求和封建制度、宗教势力的矛盾
编辑ppt
政治的悲剧 :批判了封建王朝的腐朽堕落,反映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妥协性和思想上的软弱性
编辑ppt
美的追求(艺术的悲剧):古典美的追求不能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渴求进步的人生理想 ,否定了用艺术美来改造时代的幻想
编辑ppt
事业的悲剧 :肯定了改造自然的意义,实质是欧洲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编辑ppt
3、思想意义
反映了当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追求和局限性
《浮士德》思想内容的核心,是具有启蒙时代特征的人道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
编辑ppt
通过浮士德不断否定过去、不断追求的经历,反映了资产阶级先进人物努力克服内在外在矛盾,挣脱中世纪的精神枷锁,创建理想的资产阶级王国的艰苦历程,充分肯定了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
编辑ppt
4、人物形象
浮士德
靡非斯特
编辑ppt
1、浮士德与自然欲望
整个人类注定要承受的一切,
我都渴望在灵魂深处体验感觉,
用我的精神去攫取至高、至深,
在我的心上堆积全人类的苦乐,
把我的自我扩展成人类的自我,
哪怕最后也同样地失败、沦落。
解读:生命不息、欲望不止,承认自然欲望就是承认生命本身。在歌德的理解中,自然欲望不管向善还是向恶,都是人之生命的本原,只有自然欲望的存在并不断地运动,才构成了生命的运动,才有人的存在与生命的意义。
编辑ppt
2、浮士德与扩张的“自我”
彼岸世界我不大在意,
先把这个世界砸烂,
随后才能有一个新的……
在将来,在另一个世界,
人们是不是也爱也恨;
是不是也分上下尊卑,
对此我一点也不再感兴趣
解读:歌德通过永不满足的浮士德倾吐了欧洲近代人个性解放的心声,传达了初露端倪的19世纪欧洲社会的时代精神。这种个人主义以后又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发扬光大。
编辑ppt
3、神性和魔性的永恒矛盾
我的胸中,唉!藏着两个灵魂,
一个要与另一个各奔东西;
一个要沉溺于粗鄙的爱欲里,
用吸盘把尘世紧紧地抱住;
另一个却拼命地想挣脱凡尘,
飞升到崇高的净土。
解读:从与魔鬼的赌赛来说,浮士德是一个胜利者,这是一个喜剧,因为他感到满足了;而从他目标的实现来说,浮士德依然处在不满足和永远无法满足之中,他是“失败者,这是一个悲剧。这就是他所体验到的心灵的双向逆反,其实也就是人性的悖谬,人的永恒矛盾。
编辑ppt
4、“近代人”的性格框架
解读:到了歌德的时代,基督教作为一种世界观已逐步从人们的心目中隐去,这是启蒙运动带来的“人”的“自然”化的功绩;但作为浮士德心灵深处永难排解的善与恶的矛盾,正体一种具有人文性的价值观,基督教依然存活于现实的文化土壤之中。现了欧洲近代人在强调张扬自我、重视个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性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人的道德理想与理性精神的追寻。而肯定并顺应人的自然欲望、追寻世俗生命价值的实现、个体本位、崇尚自我,同时又身陷理性与原欲、善与恶、灵与肉的永恒矛盾,构成了欧洲“近代人”文化
《歌德和浮士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