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1页,本讲稿共39页
第一节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论
一. 平衡增长战略
二. 不平衡增长战略
第2页,本讲稿共39页
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论”)
大规模投资实现各部门共同增
“扩散效应”:
“回波效应”也是有限度的,当“发展极”达到一定程度后,它还会产生“扩散效应” (spread effect)。因为发达地区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会引起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从而引起生产成本上升,有利的投资机会减少,资本必然向其他地区寻找出路,这时,会出现资本技术向落后地区扩散的现象。
“孔雀西南飞”
第18页,本讲稿共39页
缪尔达尔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地理二元经济”,即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在空间上并存的二元结构。
即政府应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对经济基础较好并已积累起发展优势的地区给予重点投资,以求得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增长速度。当这些地区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并达到一定程度后,再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
中国的东部优先发展战略
第19页,本讲稿共39页
(三)倒“U”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J.G.)
收入差距的倒U型
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区域间不平等程度大体上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变化。
第20页,本讲稿共39页
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非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扩大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均衡过程即区域发展差异缩小又构成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第21页,本讲稿共39页
(四) “区域经济发展梯度转移”理论
区域经济的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
产业结构的更新是地区经济向高梯度发展的根本动力;
产业结构的更新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次序地从高梯度地区逐步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第22页,本讲稿共39页
案例:中国产业梯度转移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沿海地区就承接了国外转移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中国经济带。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提升的要求趋势日益增强,而中西部地区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和中期。特别是沿海城市在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迫于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很自然地要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加工工业向内地转移、扩散(腾笼换鸟)。
第23页,本讲稿共39页
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特征:
传统经济的平衡发展状态
现代经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核心与边缘分化
二. 发展中国家的区域发展问题
第24页,本讲稿共39页
1.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的历史渊源
从历史上看,一国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必然经历一个在时间上承上启下、在空间上逐步推移的动态演进过程。
第25页,本讲稿共39页
2. 发展中衡增长战略来看,他认为,不同部门和区域的不平衡可以创造各种发展机会,有利于动员更多的资源和投资,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
平衡增长战略试图通过一定规模的投资打破发展中国家的贫穷恶性循环,为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
第26页,本讲稿共39页
三. 中衡的历史和自然地理因素
从历史上看,东南沿海地区最先接触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制度,而内陆地区相对比较延迟。
从地理角度看,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呈现出不平衡的资源条件。
第27页,本讲稿共39页
(二) 中国区域发展的近期趋势
地区差距扩大
城市化水平增加
区域产业分工
全国整体战略部署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28页,本讲稿共39页
补充:当前中国的一些区域发展规划
1、深港共建全球五大中心
“深港地区”顺利获得国务院批复的共建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等“五大中心”,必将加速深港两地合作。
★深港共建全球五大中心★深圳特区未来面积将比香港大两倍
★深港合作创新金融居首
第29页,本讲稿共39页
2、成渝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随着沿海的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西部区域经济融合加速,成都、重庆争当区域经济崛起的领头羊。
★官方鼓励台资企业向中西部发展 ★成都打造金融街 欲成西部金融中心
★重庆投300亿筹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第30页,本讲稿共39页
3、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武汉和长株潭形成的中部经济圈,对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有很强的试验意
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战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