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
1 学习作者凝重轻灵、 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2 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
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3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
学会、国家,乃至自
己,使议论更加深人,最后再次照应第 1 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
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3.第 3 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 快乐”,但是为什么前面完全
谈痛苦,用了两段,而这里既谈快乐也谈痛苦却只用了一段 ?
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
来的乐才算真乐”,他所讲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 既然前面已经用于不少
篇幅,这里就无庸赘述了。 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痛苦的状态易写, 而快乐的情
形难描。
4.归纳出本文的论点:“负责任(未尽责任 )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尽责任是
人生
最大的快乐”。这是一对联言命题,针对这一论点,文章最后提出“怎么
办”的
问题,即“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而不应”当逃避责任”。全文结构完整,
论证严密而有力。
得出论点,思考本文的题目“最苦和最乐”,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
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先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
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是这样的顺序了。
课后体会 本文的最大特色是论证严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
路,借以培养其思维的严密性;本文语言流畅凝练,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加强
朗读,并仔细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教学执行时间: 2005 年 10 月 29 日
一、课程目标: 1 学习作者凝重轻灵、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学习本文严密的论证方式,借以培养学生思维的辨证性和严密性。
利用本文的教育价值,引导学生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
感。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 使学生把握作者展开论点的论证过程,学习本
文严密的论证方式。 2 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和理解作者
包含在文中深刻的思想,进而树立起一种人生责任感。
教 学 活 动
一、朗读课文,再次体会文意, 1.范读课文,注意读出感情。
2.要学生朗读课文,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在此基础上,体会文章的
语言特
点,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
二、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
1. 师:本文的语言庄重、灵动、流畅、简洁。
2.请在文中找出体现“庄重”风格的句子, 加以体会,并思考其形成的
原因。点拨:这种凝重语言风格的形成,一方面与作者梁启超的深厚修养、
远见卓以及他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本文谈论的是人生
观的大问 题有关。在文中找
《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4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