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2.了解本文所描绘的理想社会,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
的理想。
3.于不满官场丑恶, 41 岁时弃官回乡, 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
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 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关于作品:
《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中
的“记”。此文包括“记”和“诗”两个部分。“记”是“诗”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散
文;“诗”是对所记的桃源世界的歌颂和赞美,并对桃花源社会作了一些补充。
两者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
会。
关于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公元 421 年,当时政治黑暗,军阀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
炭。当时陶渊明已归隐多年,对于战乱造成的苦难,有着深切的感受,但他
深知无法改变现状, 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 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塑造
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
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三、学生朗读课文, 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下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材料中的一
些文言字词。
资料内容如下:
1)辨明字音:
6)一义多词:
悉如外人——具答之——咸来问讯——皆叹惋缘溪行——便扶向路
便要还家——延至其家
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
7)古今异义词: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义:妻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境地。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间隔——古义:隔离。
今义:距离。
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如:这孩子俨然是个大人。
(8)四个“然”字词:
豁然 俨然 怡然 欣然
(9)7 个成语:
世外桃源 落英缤纷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黄发垂髫
豁然开朗 无人问津
2.在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感
情,读出韵律。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1)对偶句、四字句要读出对称感来,如“忽逢 /桃花林,夹岸 /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 /鲜美,落英 /缤纷。”
2)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 a 问今是何世, b 乃
不知有汉, c 无论魏晋。”一句,加着重号的词宜重读,语调稍慢; a 句读得略平缓, b、c 句读得宜有起伏; a 句后停顿略久些, b、c 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读,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3.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品味,进入意境,想
像画面。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鼓励学生放声读,大胆读,力求有所提高。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要求声音要洪亮、节奏要准,要读出韵律。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
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
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09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