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名词解释).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
. z.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意识是第二性的,是由物质派生的,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21、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22、唯物主义一元论:但凡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23、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24、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5、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方案、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26、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实践本质的这一理解和规定,包含了两层相互联系的含义:第一层含义,指实践是只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第二层含义,是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27、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
. z.
28、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9、主体的对象化:就是主体通过对象性活动向客体的渗透和转化,即主体客体化。
30、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构造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局部。
31、主观世界: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意识活动的过程,又包括意识活动过程所创造的观念,即意识活动的成果。这些意识、观念一起形成了一个由物质世界所派生的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不仅起于主体的心意以内,而且表现为主体的心意状态。人的欲求、愿望、情感、意志、目的、观念、信念、思维等等,那是主观世界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表现。从总体上看,主观世界是知、情、意的统一体。
客观世界: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从内容上看,它包括两个局部,即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前者不依赖人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后者行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但又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二者的共同之处就在于,它们都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存在,而非意识、观念的存在或集合休。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的统一构成 "外部世界〞或"物质的世界〞、即客观世界。
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人化自然:就是指被人的实践改造过并订上了人的目的和意志烙印的自然。
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它是指在人类实践根底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开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开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认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
. z.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8、劳动对象: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劳动对之进展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局部物质资料,包括未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加工过的物体。
国家:阶级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尽管国家也管理一些公共的社会事物,但其目的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阶级:指特定经济构造中的人群共同体。阶级的 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构造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区分阶级的根本标志,是看其同生产资料的关系,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集团的劳动。
国体:即国家的根本制度,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政体:即政权的构成形式,指一定的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保护自己、反对敌人的政体机关,即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实现自己的统治。
生产方式:是指劳动者和劳动资料即生产资料相结合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23029757
  • 文件大小44 KB
  • 时间2022-02-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