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白重逢诗综论.docx元白重逢诗综论
重逢时的所怀所感,是人类真挚情感的流露,形诸诗歌,可以称之为 “重逢诗 ”。相比于送别诗,重逢诗是经历了几多相思愁苦、几度爱恨别离之后的结晶。重逢时,有如梦如幻的欣喜,有身世多舛的感叹,有瞻前顾后的担忧今夜商山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10}这是思念与白
居易一年来同在后堂为官之景象, 二人虽身在异地,却同在梦中相忆,
思念之情穿越千里,可见友谊之深。
故人相别, 居者忆念行者时,常会计算对方此时到达何处。白居易意念所到,深情所注,信手写出这一生活中的实意常情,表达了极其深厚、极其真挚的情意,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 《同十一醉忆元九》篇末 “计程今日到梁州 ”{11}一句,道出自元稹走后, 白居易一直在心中挂念着元稹,将这种真挚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
当白居易写这首诗时, 元稹正在梁州,并且写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 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
州。”{12}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相吻合, 这一巧合正
是以元白平日的友情为基础的。 唐代长安城东南的慈恩寺和曲江是当
时游赏胜地。而且,进士登科后,皇帝就在曲江赐宴;慈恩寺塔即雁
塔,又是新进士题名之处。 元白二人想必常到这两处共同游宴。对元
稹来说,当他在孤寂的旅途中怀念故人、追思昔游时,这两处长安名
胜,不仅在日间会时时浮上他的心头, 而且在夜间也会进入他的梦境。
这样一个梦来自对故人、对长安、对旧游的朝夕忆念,他只是如实写
来,未事渲染,而无限相思、一片真情已全在其中。一次,元稹又接
到老朋友的诗, 诗中写道: “晨起临风一惆怅, 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
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13}好友对自己如此情深,竟在梦中
与自己相见。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自己也整天思念他,为什么就不能梦见呢?元稹十分懊恼,觉得大概是自己一来通州,就染上疟疾,至今不愈,以致神思混乱的缘故。于是也写诗一首, 《酬乐天频梦微之》:“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14}
元稹死后,白居易为他写下了不少悼亡诗,其中《梦微之》描绘
了白居易梦中与元稹重逢的场景: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
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
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15}梦中与你携手同游,
早晨起来泪水满巾。悲痛之情直从肺腑中涌出,不知是血是泪。时隔
八年,情深难赋,不过如此了!
四、余论:元白与李杜重逢诗的不同
(一)时代原因。文学上的盛唐是指唐玄宗开元时期,公元 713 年至公元 756 年。由于唐代社会的繁盛, 盛唐诗人大多具有丰富而细腻的情感世界。他们的重逢诗感情洒脱,格调高朗。而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士人迁徙漂泊,羁旅行役,亲朋之间的离散间隔成为常事,于是抒写人生聚散的凄凉感喟成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李杜和元白作为盛唐和中唐的代表性诗人, 他们的诗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色彩,重逢诗也不例外。
李白于天宝三载( 744)被诏许还乡,驱出朝廷后,在洛陽遇见了已经三十三岁却仍未进
元白重逢诗综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