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是以喘息心悸,不能平卧,咳吐痰涎,水肿少尿为主要表现脱病类疾病。
发病特点
“心衰”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脾脏脉论第一》中:“心衰则伏”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页
)尿少肢肿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1页
,定时复查电解质,观察有没有水、电解质紊乱。
,可艾叶煎水浴足,温阳通脉促进血液循环。
,少许屡次温服,攻下逐水药宜白天空腹服用。
证候施护
(四)尿少肢肿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2页
(一)药品治疗
内服中药
(1)依据医师诊疗要求,辨证施护指导中药汤剂及中成药服用方法,汤剂宜浓煎,每剂100ml分上下午服用。服药期间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品,以免影响药效。红参、西洋参宜另煎,宜早晨服用。
(2)中成药适合用于慢性稳定时患者,宜饭后半小时服用,以降低胃粘膜刺激,服药期间依据治疗药品服用注意事项、禁忌,做好饮食调整。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3页
(一)药品治疗
中药注射
(1)依据医嘱辨证选择适宜中药输注静脉。用药前问询患者过敏史。
(2)输液过程加强巡视,严格遵医嘱控制液体入量及输入速度。
(3)执行药品注射给药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4页
(二)特色技术
(中药浴足)
(1)适宜心衰病稳定时。
(2)方药遵医嘱执行。如气虚、血瘀者可选取:红花、银花、当归、玄参、泽泻、生甘草等。阳虚、水停者可选取经验方(足疗老中医袁海波)桂枝、鸡血藤、凤仙草、食盐、芒硝等。
遵医嘱取穴,随症配穴。如:心俞、足三里、肺俞、百会、内关、肾俞、三焦俞、关元等。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5页
(二)特色技术
(耳穴埋豆)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随症配穴。如:心悸主穴:心、小肠、皮质下,配穴:心脏点、交感、胸、肺、肝。水肿主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配穴:交感、肾上腺、神门、三焦、内分泌。便秘主穴:大肠、三焦、脾、皮质下,配穴:肺、便秘点等。
(1)适宜心衰病稳定时。
(2)遵医嘱准确选定穴位,按药方将研末好药品用食醋调成糊状,贴敷于选定穴位,每日1次,每次6~8小时。
(3)穴位和药品组方按医嘱执行。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6页
(二)特色技术
(1)太极拳:天天1次,每次20分钟。可改进不良心理状态,疏通经络气血,含有保精、养气和存神作用。
(2)依据患者个体差异,可按医嘱进行“三伏贴”、“三九贴”疗法,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复发率。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①局部防止挤压。
②贴药后皮肤产生轻度灼热感为正常现象。
③无尤其治疗要求者,可在3~4小时后可将药品自行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
④贴药当日禁食生冷寒凉辛辣之物,忌食海鲜、鹅、鸭等。并用温水洗澡。
⑤此疗法对皮肤有较强烈刺激,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者慎用
注意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7页
(一)生活起居
,在确保夜间睡眠时间基础上,尽可能安排有规律起床和入睡时间,最好在早晨、下午各有一次卧床休息或短暂睡眠时间,以30分钟为宜,不宜超出1小时。
,依据心功效情况,进行适当活动和锻炼。活动中若出现显著胸闷、气促、眩晕、面色苍白、紫绀、汗出、极度疲乏时,应停顿活动,就地休息。
健康指导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8页
(1)心功效Ⅳ级者:绝对卧床休息。1~2天病情稳定后从被动运动方式活动各关节到床上主动活动,再到帮助下床坐直背扶手椅,逐步增加时间。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上进食、洗漱、翻身、坐盆大小便等。
(2)心功效Ⅲ级: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普通体力活动。床边站立,移步,扶持步行练习到重复床边步行,室内步行。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帮助床边进餐,坐椅,上厕所,坐式沐浴到患者自行顺利完成。
(3)心功效Ⅱ级:多卧床休息,中度限制普通体力活动,防止比较重活动。室外步行,自行上1层楼梯,逐步过渡到经过步行测验,制订步行处方。在日常生活活动能自行站位沐浴,蹲厕大小便,轻松文娱活动,如广播操、健身操、太极拳等。
(4)心功效Ⅰ级:不限制普通体力活动,但必须防止重体力活动。增加午睡和晚上睡眠时间,全天控制在10小时内为宜。
健康指导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
第19页
。有助降低基础代谢率,降低心脏耗氧量功效。方法:患者取坐位,双手伸开,平放于大腿上,双脚分开与肩等宽,膝关节、髋关节匀成90度沉肩坠肘,含胸收腹双眼微闭,全身放松。病重者可盘坐于床上。有意
心衰中医护理方案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