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医起源于护,护理起源于生活实践
“将护”“侍候”“侍疾”
医、药、护不分
护士
1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1页
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利用中医临床思维方法,阐述临
伏羲氏画八卦,制九针,始有针术。
中医护理技术方面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和《五十二病方》分别记载了热熨和针刺,这些都是最早中医护理技术之一。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19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19页
《礼含文嘉》:“烧生为熟,令人无腹疾”
燧人氏钻木取火,教人熟食,始有饮食卫生。
起源——原始社会萌芽时期
20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0页
起源——夏-春秋时期
医学分科,专职医生出现,最早医政制度建立和最早医学制度建立,早期病因学说以及早期疾病诊疗等,为医学理论形成作了基础。
《周礼·天官》所记载医事制度中,医师之下设有士、府、史、徒等专职人员,“徒”就兼有护理职能,负责看护患者。
21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1页
1、在个人卫生方面,卫生习惯开始形成
2、在环境卫生方面,环境整齐意识已经有所提升
3、在饮食卫生方面,有了调养和治疗意识
4、在情志方面,指出太过情志活动会造成疾病
5、在流行病和传染病方面,人们有意识远离和
避开传染病
《周礼·天官》载:“以无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甘养肉,以滑养窍”;
起源——夏-春秋时期
22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2页
《周礼》:
“四时皆有疠疫,春时有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春行秋令,则民大疫,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
“喜、怒、哀、乐、爱、恶、欲之情,过则有伤。”
起源——夏-春秋时期
23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3页
初步形成—春秋至东汉
(公元前475——公元220年)
科学文化比较发达,这一时期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对中医学理论体系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大量中医护理内容散见于各种医学著作中,为中医护理学形成奠定了基础。
24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4页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奠定了
中医护理学基础
总结了以前医学经验和知识,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内经》以伪托黄帝与其臣子歧伯等问答方式,系统地叙述了人体生理、病理、预防、诊疗、治疗和养生等问题。
《内经》现存《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20万字,多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
25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5页
2、《伤寒杂病论》
为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是一部集汉以前医学精华大成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该书问世很快,因战乱而散佚,经后世搜集整理而成现今《伤寒论》与《金匮要略》。
26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6页
《伤寒论》主论伤寒及杂病,确立了三阴三阳辨证论治体系。
《金匮要略》专论杂病,以脏腑辨证为纲,包括内外妇科等病症。
二书概括了中医理法方药精华,实现了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统一,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直到今天依然有效地指导着医家临床实践。
2、《伤寒杂病论》
27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7页
《伤寒杂病论》中医护理技术相关内容
1、首创药品灌肠法
2、开展复苏术
3、发展中药用药法,确立了辨证施护标准
5、创造药品舌下含服
4、强调饮食护理中禁忌标准
28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8页
是我国现存最早药品学专著,
该书收录药品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
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
3、《神农本草经》
书中概括了君、臣、佐、使,七情和合,四气五味等药品学理论,并指出药品间存在着“相须”“相使”“相恶”“相反”“相杀”关系,这对遣药制方含有重大指导意义。
29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29页
华佗
后汉出色医家,创造了中药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五禽戏”锻炼,把医疗、护理、体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华佗是医疗体育奠基人,创建了“五禽戏”
“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不朽也”
“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怡而汗出,身体轻便,腹中欲食。”
30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30页
逐 渐 发 展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隋唐五代时期
三、宋金元时期
四、明清时期
五、近代
31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专家讲座
第31页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医临床护理学概述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