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科研工作者擅长理工学科,对出版规范缺乏了解,所提交的论文常常出现文字、标点符号等方面的过失,需要编辑花大工夫去校正。二是科技期刊涉及的专业学问特别多,如图表、数据、公式模型,假如编辑没有相应的专业学问,则很难把握其对错;三是一些综合性的科技期刊,学科门类繁多,这就要求编辑的学问面广。
二、科技期刊编辑做好审稿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选稿用稿流程,杜绝“学术不端〞
在实际工作中,期刊社可以在制度建设、流程管理上下功夫,把“学术不端〞行为消灭在选稿前端。,期刊编辑要向作者发函,要求作者回信确认“该文为原创且未公开发表〞。假如没有收到作者回信确认,则不能刊发该文章。这既有利于增添作者的学术责任感,也削减了期刊社在出版上的版权风险。同时,期刊社要主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进行排查。目前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都推出了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通过这些系统可过滤掉一大批存在抄袭的论文。例如CNKI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AMLC〕,涵盖了期刊、博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报纸、专利等学术资源数据,还包括网页资源数据、数百万的英文学术文献数据。一篇5000字的文献只需几秒钟即可检测完毕。不过,由于科技手段的局限性,目前论文中一些图表是很难检测出抄袭的,需要编辑仔细核对。而且这些检测系统都只是针对学术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数据库、报纸数据库来比对的,并没有比对学术专著,而学术专著是重要的学术文献,因此不能完全依靠。,慎用自投稿从以往的工作阅历来看,编辑部向特定作者约稿能大大削减“学术不端〞行为。因此,编辑应增添组稿意识,加大约稿力度,削减对自投稿的依靠。对于自投稿而言,要特殊留意在读本科、硕士讨论生的论文。从以往审稿状况看,这类作者中一稿多投现象比较严重,且论文“剪刀加浆糊〞的状况比较多,因此要重点审读,假如文章符合刊发要求,最好联系其导师再做一次把关。
〔二〕建立问责机制,严惩“学术不端〞
假如科技期刊刊发的文章中不慎出现了“学术不端〞行为,应进行严峻问责。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即一旦该作者被确定有“学术不端〞行为,则将其列入黑名单,5年内不再刊发该作者的文章。有些期刊社实行更为严格的终身黑名单制度。。假如文章属于抄袭等状况,且性质比较恶劣,应向作者所在单位书面发函,说明状况,由其单位进行相应的惩办。以笔者所在刊物为例,2022年刊发的某篇文章被原作者举报涉嫌抄袭,经编辑部仔细核对确认后,编辑部一是要求抄袭者书面向原作者抱歉,二是对文章进行撤稿处理,三是以杂志社名义发函给作者所在学院通报此事。之后,作者所在学院特地召开了全院师生大会通报此事并对抄袭者记过处分,到达了警示的效果。
〔三〕增添政治意识,严把政治关
编辑的“把关人〞角色首先表达在“政治把关〞上。因此,期刊编辑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政治敏锐性,要把政治把关意识贯穿于编辑工作全过程。在编辑出版过程中,有关政治性的规定大多数是有据可查的。如《新闻出版署关于转发外交部〈关于国内出版物出现台湾伪称问题〉来函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涉及我国领土、主权与港澳台的问题时,必需坚持“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殊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的原则,全部将香港、澳门、台湾称为“
科技期刊编辑审稿工作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