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_7307.docx《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桥小学 龚霞英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大桥小学 龚霞英
(一)教学内容:毫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目标
1)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 1 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
2)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2)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
1、电教 ppt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
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程: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
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
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
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并提问:刚
才我们测量的数据中,有几个学过的长度单位,你能给大家
说说这些长度单位吗?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
结,架好了学习新知识的桥梁。
2、实践活动,引起冲突
接着,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刚才通过测量,我们知
道了这个同学的身高,那么测量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可能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长高了没有,还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测量能知道我们到底要穿多少号的衣服,更有的同学会说:老师,我觉得测量能让我们知道房子呀、树木哇都有多高,能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周围的事物,也能使我们更好的做事情。等
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数学课本的长、 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7307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