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目录
概述
周易基础知识
易传
64卦选讲
《周易》思维方式对中医学影响
《周易》对历代医家影响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1页
概述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页
绪论
《周易》为儒家经典之一,己学术观点。孔子则把《周易》列入六艺并称为“经”,列于第五位,使《周易》儒学化,并初步奠定了两大流派思想基石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17页
研究历史
春秋时代,从《左传载可知,《周易》研究已经开始。只是还未普及到民间,主要由卜筮之官及少部分高层次学士世守。
战国时代,《周易》流传到了民间。儒、道两家都曾研究《周易》。《易传》成书,多以象数解“经”。孔子也援易理以阐发自己看法。《论语》、《吕氏春秋》、《战国策》等则不谈象数,以易了解经。
即使诸子百家重视《周易》,但此时《周易》仍为卜筮为之书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18页
研究历史
汉代对《周易》研究主要成就是郑玄所注《易纬》八种问世。汉易特点以象数解义,故属于象数派。汉代为象数派开山。两汉易学最大特点是易学同当初天文历法相结合,并受到占星术和天人感应论影响,形成了以卦气说为中心多家理论。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19页
周易源流
《》云:商瞿子木受易于孔子,以授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汉兴,因何授雒阳周王孙,梁人丁宽,丁宽授田王孙,田王孙授施雠梁丘贺孟喜。由是得孔氏嫡传者有施孟梁丘三家之学,三家中以孟喜能兼明阴阳,毕田生之业。孟喜授焦延寿,延寿授京房,由是又有京氏之学,另外有高相,专明阴阳灾变,自言出于丁将军。费直专以十翼解易,其传授不明,此西汉传易之大略也。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0页
研究历史
汉代《周易》研究主要成就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易学主要著作,如孟喜《周易章句》、焦赣《焦氏易林》、京房《京氏易传》、荀爽《周易注》、虞翻《周易注》、魏伯阳《周易参同契》及郑玄所注《易纬》八种等,皆为汉代易学主干。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1页
研究历史
以《周易》、《老子》、《庄子》为学术骨干,称“三玄”。主要成就是大易学家王弼《周易注》择重取义,对易理派发展起到了主要促进作用,开创了易理派先河。
王弼《周易注》保留了汉代费直及郑玄象数观点,并把经传合为一册,对《周易》研究含有主动意义。他主张言《易》最重得“意”,提出了“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新观点,成为易理学派创始人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2页
研究历史
唐代佛教大兴,对《周易》研究无所创造,但学术保留堪称盛唐一大贡献。其主要影响是孔颖达接收了王弼易理观点,著《周易正义》,李鼎祚《周易集解》汇聚了易理派成就,使易理派得到了深入发展。
《周义正义》乃孔颖达撰《五经正义》之一。此书以魏·王弼与晋·韩康伯注本为据,由孔颖达作疏,称为唐宋学人学习标准本。
《周易集解》采取了子夏、孟喜、焦延寿、京房以降三十五家《易》注,是一部宝贵古籍。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3页
研究历史
宋代是研究易学又一个主要时期。其主要成就有三:统一了象数派与易理派;河图与洛书之发觉;河图与洛书同理学和史学之诸学派结合。
宋代易学分四派:一是象数易学派——以陈抟、刘牧、邵雍等人为代表,承传汉代象数之学,并发觉了“河图”“洛书”及“先天图”等。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4页
研究历史
陈抟这一派又包含三个支派,第一支为河洛支派,以刘牧为代表,著《易数钩隐图》,阐发“河图”与“洛书”;第二支为先天图派,以邵雍为代表,著《皇极经世书》;第三支为太极学派,以周敦颐为代表,著《太极图说》。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5页
二是理学派——以胡瑗、程颐、朱熹、蔡元定、王应鳞为代表,以儒解《易》,以《易》说儒,统治中国思想达七百年之久。胡瑗著《易解》,程颐著《易传》(《伊川易传》)。朱熹集象数与易理学派之大成,著《周义本易》,并把“河图”、“洛书”、“太极图”、“伏羲八卦次序”、“伏羲八卦方位”、“文王八卦次序”、“文王八卦方位”、“文王六十四卦卦变”九图列于书中。这些著作均是对王弼易理派发挥。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6页
研究历史
是参证史事派——以李光、杨万里为代表,以史解《易》。李光著《周易详说》、杨万里著《诚斋易传》,从历史眼光研究《周易》。
四是气学学派——以张载等人为代表,以气一元论讲解《周易》,并提出气是组成万物共同物质实体观点,发展了元气理论。这种思想见于张载著《易说》。
周易和中医学专家讲座
第27页
研究历史
元代易学
周易和中医学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