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word
1 / 54
word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3
3
3
4
4
第二章 工程概述5
5
、水文特点5
第四章 基坑支护设计8
8
8
第五章 施工部署及工期安排1m,自然地坪标高与设计标高为-。根据目前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本工程拟建建筑物的设计条件可参见下表:
拟建建筑物设计条件一览表
建筑物名称
地上/地下层数
结构型式
基础型式
基础埋深
±
B12#~B20#
4~6F/B2F
(局部地下1层)
框架结构
筏形基础
纯地下车库
0F/B1F
、水文特点
一、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地层土质概述
根据现场勘察及室土工试验成果,岩土层划分为人工堆积层、新近沉积层、第四纪沉积层及古近纪沉积岩层四大类,并根据各岩土层岩性及工程性质指标进一步划分为5个大层及亚层,现分述如下:
~、粉质粘土素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
人工堆积层以下为新近沉积之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层及重粉质粘土、粘土②1层。
新近沉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③层及粘质粉土、砂质粉土
word
word
6 / 54
word
③1层;碎石④层及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④1层。
第四纪沉积层以下为古近纪沉积全风化页岩⑤层。
土的腐蚀性评价
本工程勘察对钻孔中采取的4份浅层土样进行了土的易溶盐含量试验(试验成果详见“土的易溶盐分析报告”),根据试验成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009年版)的有关规定判定:拟建场地浅层土对混凝土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腐蚀性等级均为微腐蚀性。
类型为层间水,具承压性,含水层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③1层及碎石④层。 二、拟建场区地下水条件
勘察期间实测地下水位
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期间(2013年7月上旬)于钻孔中量测到1层地下水,~(~),地下水
另外,根据周边已有工程资料,浅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层中具有赋存地下水的条件,其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本次勘察期间未揭示。
地下水腐蚀性评价
本次钻探期间于7#、42#及79#钻孔分别采取上述层间水试样各1件(共3件),并进行了水质分析试验(试验成果详见所附“水质分析报告”)。根据本次试验成果及周边已有资料,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GB 50021-2001,2009年版)中的有关标准按不利原则评价:拟建场地上述层间水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的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另外,根据周边已有工程资料,浅部粉质粘土、粘质粉土②层中一般会赋存潜水,且水质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弱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
抗浮设防设计水位建议
综合考虑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本工程场区历年最高水位、现状实测水位,结合目前的设计条件,。
word
word
6 / 54
word
三、场地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地震影响基本参数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之附录A(“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又据该区划图之附录D,该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所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相应设防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拟建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场地类别
本次勘察期间于14#、81#钻孔中分别采用单孔法进行了岩土层剪切波速测试(测试成果详见“钻孔波速测试成果”)。根据本次波速测试结果并参照周边已有资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vse)为245~252m/s;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3m且小于50m的界限值。由前述两项条件判定拟建场地建筑的场地类别为Ⅱ类。
地震液化判别
根据本次勘察所揭示的地层资料、试验及原位测试数据,并参照周边已有资料,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之相关规定综合判别:当地震烈度为8度且地下水位(dw)按历年最高水位考虑时,本场地20m深度围天然沉积的土层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建筑抗震地段类别划分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 50011-2010
护坡施工方案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