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1页
薛霁
上篇 第七章 防治标准与治疗方法
单击画面翻页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页
目 录
第一节 防治标准
第二节 本质 治法
高热大汗
口干脉数
舌红苔黄
(热象)
实热壅盛
正治(逆治)
四肢厥冷,脉沉,但壮热心烦,渴喜冷饮,小便赤
(假寒象)
里热盛极
阳盛格阴
反治(从治)
寒凉药
寒凉药
热则寒之
寒因寒用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17页
反治法,主要是顺从疾病反应于外症候而治,表面上是与正治法相反,但在治病求本标准指导下,选择了针对疾病内在本质而治疗方法,符合辨证施治标准,能够说依然是正治法。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18页
正治与反治比较:
相同之处:
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本质而治,故同属于治病求本范围。
不一样之处:
正治适合用于病变本质与其外在表现相一致病证;
反治则适合用于病变本质与临床征象不完全一致病证。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19页
(二)标本缓急
标本缓急
急则治标
缓则治本
标本兼治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0页
急则治其标 是指标病危急,如若不先治其标,就会危及患者生命或者影响对本病治疗,所采取一个暂时应急方法。
缓则治其本 是在病情不急情况下,针对疾病本质进行治疗一个标准。
标本兼治 当标本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应标本兼治。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1页
三、调整阴阳
损其偏盛
实证
补其偏衰
虚证
阴阳相对平衡破坏
疾病发生
阴阳偏盛
阴阳偏衰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2页
(一) 损其偏盛
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一方过盛有余病证,采取“损其有余”治法。
(二)补其偏衰
补其偏衰,主要针对阴或阳一方甚至双方虚损不足病证,采取“补其不足”治法。
因为阴阳双方含有互根互用关系,故阴阳偏衰亦可互损。为此,在治疗此证时,还应注意“阳中求阴”或“阴中求阳”,即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3页
四、扶正与祛邪
疾病发生
正气虚
邪气实
扶正
祛邪
阴阳偏衰
阴阳偏盛
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升机体抗邪能力。扶正多用补虚方法,包含用药,针灸,气功,身体锻炼,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等。
祛邪,即是祛除病邪,减轻或消除邪气毒害作用,使邪去正安。祛邪多用泻实方法,因为邪气不一样,部位有异,其治法亦不一样。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4页
扶正使正气加强,有利于机体抗御和祛除病邪;
祛邪能排除病邪侵害和干扰,使邪去正安,有利于正气保留和恢复。
单纯扶正法,适合用于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且邪气
又不盛虚性病证。
单纯祛邪法,适合用于以邪实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
衰实性病证。
扶正与祛邪兼用,适应于正虚邪实病证,扶正而不留邪,祛邪又不伤正。
先祛邪后扶正,适合用于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者;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正虚邪实,以正虚为主病人;
扶正与祛邪,二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5页
五、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个疾病,因为病情发展和病机改变,以及邪正消长差异,机体反应性不一样,治疗上应依据其详细情况,利用不一样治法加以治疗。
异病同治,指不一样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病机改变或同一性质证候,能够采取相同治法治疗。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6页
感冒
发散风寒
疏散风热
清热解暑
补气解表
久泄脱肛
崩漏出血
子宫脱垂
胃下垂
补中益气
疾病
病因病机
治疗
风寒束肺
风热袭肺
暑热郁表
气虚邪侵
中气下陷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7页
六、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因时:依据不一样季节气候特点,来指导治疗用药标准。
因地:依据不一样地域地理特点,来选择治疗及用药标准
因人:依据患者年纪、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不一样特点,来确定治疗用药标准。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专家讲座
第28页
第二节 治 法
治法,包含治疗大法和详细治法。治疗大法也叫基本治法,它概括了许多详细治法共性,在临床上含有普遍意义,
防治原则和治疗方法电子教案课件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