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层央行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审计风险概念的引入,最初源于民间审计机构和人员被诉讼案件的不断增多。每一个环节,一旦发生将给审计组织和人员造成有形和无形的名誉及经济损失,但是这并不意
味着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无能为力,它是可以被控制的。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
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可以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
二、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
形成基层央行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形式未能有效保证其组织上和业务上的独立性。
目前基层央行有的把内审机构设在人事部门,有的设在办公室,有的把审计机构和监察部门合
并在一起;有的支行以人员紧张为理由,未设立专职审计岗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有的支行在领导人
选的安排上出现一人既领导财会工作,又领导审计工作的情况。尽管总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中明确了内审机构的组织形式,但是,一些支行仍然我行我素,按照原有的组织形式运转,有些支行虽按
照总行的规定设立了独立的审计机构,设置了专职的审计人员,在组织形式上貌似独立,但审计机构和
人员的工作内容仍由原领导安排,这样,就出现了内审执业中描述的“让你审,你就审,不审也得审;需要
审,不让审,想审不能审”的内审现状。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灵魂,不能有效保证审计机构和人员在组织
上的独立性,在业务工作中的自主性和权威性,就不能保证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
(二) 基层央行内审人员业务能力的局限性。
基层央行内审人员普遍具有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与审计工作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主要原因是一些
1支行领导不重视内审工作,不重视内审人员队伍建设,将一些“老弱病闲”、工作能力差、工作原则性
不强和缺乏责任心的人员充斥到审计岗位上,导致审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审计知识,判断和
识别风险的能力较差。
(三)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方法的影响。
1、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方法模式滞后的影响。基层央行内审方法模式仍以账项基础审计方法为主,
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
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
2、基层央行抽样审计误差影响。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
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
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四)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的影响。
为保证基层央行内审质量,内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但是,部分基层央行审计机构至今仍
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
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
浅析基层央行内部审计风险与控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