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团有大舞台
从过去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声名远扬,从生存艰难,到演出足迹遍及中外,遂宁市川剧团用事实证明,地方院团只要搞活内部机制,面对市场,主动出击,排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节目,不但能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而且能赢得广
小剧团有大舞台
从过去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声名远扬,从生存艰难,到演出足迹遍及中外,遂宁市川剧团用事实证明,地方院团只要搞活内部机制,面对市场,主动出击,排练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节目,不但能得到国内观众的认可,而且能赢得广大外国朋友和海外华侨的喜爱。
《三国颂》《功夫茶艺》《变脸 ·吐火》 “我们在济州岛上专门搭建了一个川剧演艺中心,每天有三四场演出。 ”遂宁市川剧团团长刘德君笑着说, “在川内,我们可看不到这样红火的场面啊。 ”
2010 年岁末,韩国旅游演出胜地济州岛,遂宁市川剧团的精彩表演在这个举世闻名的小岛上每天上演, 赢得了观光游客的青睐和追捧。
墙内开花墙外香,现在在业内,说到遂宁市川剧团,人们都会如此评价: “这个团搞得有活力。 ”
困者思变
“想当年,剧团差点就办不下去了。 ”回想上个世纪 90 年代遂宁市川剧团的状况, 现任团长刘德君仍然感慨颇多。 在当时多元化的娱乐方式挤占下, 剧团演出票房急剧下滑, 加之改建剧场使剧团债台高筑,上门追债者络绎不绝, 曾几度连职工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弃艺经商的、远走高飞的接连不断,队伍士气低落,剧团陷入重重困境,举步维艰。
剧团何去何从 ?难道真的已到了 “山穷水尽 ”无路可走的境地了吗 ?
剧团一班人凭着对川剧艺术割舍不下的情感,抛弃 “等”“靠”的想
法,毅然选择了以改革求生存,面向市场谋发展之路。首先破冰的是
内部分配制度和用人机制的改革: 打破 “大锅饭 ”,大胆尝试以岗定酬,
低职高聘,演职人员实行择优录用,竞争上岗,并把演出与收入直接
挂钩;二是鼓励和支持所有演职人员积极参加各类艺术大赛, 对在大
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给予重奖, 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展示才华; 三是
推行剧组工作制。 剧团根据每个演出项目的规模大小, 采取灵活多样的组合方式,演职人员时分时合, 极大限度地盘活了剧团的各种艺术资源;四是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学习方式,逐步提高了在岗人员业务素质
俗话说 “变则通 ”,在生存的压力之下,剧团勇敢地走向了市场,没想到这一走,就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走出家门打开市场
改革,充分调动起了剧团各方面的工作热情, 极大地增强了内部活力和凝聚力。刚开始,剧团缺乏剧目投排经费,大家就把自己的钱 —— 你 200、我 500、他 1000 往剧团财务室送, 几天之中就筹到 *****
元。这一笔笔饱含职工热情和希望的钱全部用在了服装、灯光、音乐和节目的摄制上。 经过对演艺市场的反复研究分析, 最能代表川剧特色且又适合旅游市场演出的《金山寺》 《盗仙草》《变脸吐火》《人间好》《滚灯》等节目被挖掘出来,从导排创意、到音乐和服装设计上
进行大胆改革,剪除枝蔓,保留精华,将可看性、艺术性、娱乐性融为一体。在没有成熟的推广渠道情况下,他们就给演出公司寄光碟、发动职工的亲戚朋友进行传递式的宣传。
小剧团有大舞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