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荒漠化的治理.ppt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1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思考:如果不加治理,任由其发展,这些荒漠化程度不同的呈分散状态的土地将会怎样变化?各自退化,荒漠化程度加重,并逐渐扩大,最终连在一起——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最终连结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景观的过程。什么是荒漠化?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自然基础一般有哪些?自然条件:荒漠化基本条件——干旱物质基础——地表物质松散动力因素——大风吹扬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是否具有以上发生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分析:①从1962年到197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呈现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②从1978年到1988年,该地荒漠化土地比例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1978年前,因为过度开垦草原,引起荒漠化土地迅速增加。1978年以后经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用防风沙措施,荒漠化危害的农田大大减少。,分析归纳荒漠化的人为原因有哪些?分布哪些地区?有何危害?主要危害典型地区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能源缺乏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旱农垦区周围及草原牧区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人口过快增长也是荒漠化发生的重要原因:人口过多往往导致人们生活贫困,增大对现有生产性土地的压力,人们迫于生计而无可选择地采取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和落后的灌溉方式等非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形式,开发现有资源,从而加快了荒漠化的发展。阅读阅读自学课文,分析归纳:——核心是什么?它包含哪三方面的内容?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我国学者总结的荒漠化整治模式是什么?——明确整治目标——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生态效益、,还需特别注意哪些原则?为什么?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治沙是科学问题以消除贫困为核心,重视地方参与——治沙是社会问题你认为应如何打破贫困与荒漠化相伴的恶性循环,实现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需要外部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等的技术指导,以及外部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援,以加强当地群众的参与能力建设,帮助他们在停止现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同时,选择发展替代产业项目。——从基层开始。鼓励当地社区和团体参与,开展全民性宣传与教育,让人们认识到问题的实质和防治意义。西北各族人民在长期的与自然条件抗争中,积累了哪些丰富的治沙经验?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设置沙障固沙、:,了解其周边的自然状况。? ? ——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那么,选择哪类荒漠植被较好?选择耐旱性强、耐盐碱、? ——实行封沙育草,促使植物天然更新——选育优良固沙植物人工补种等1个工程(治沙工程)附:我国“141绿色工程”:1个基地(南方速生丰产用材林基础)4个体系(“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西北、华北、东北的“三北”地区,有面积广大的沙漠、沙地和戈壁,形成长达4000千米— 5000千米的风沙线,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人口增长超过了当地的自然承载能力,这里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带。从1978年起,国家开展了“三北”防护林网体系的建设,它横跨13个省级行政区,绵延4480千米,,占全国陆地面积的 40%以上,整个工程计划在2050年全部完成,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荒漠化的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yx110
  • 文件大小835 KB
  • 时间2016-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