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太平小学 林筱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1—3
二、 教学目的: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
会用毫米做单位进展简单的测量,进步测量程度。
通过多《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太平小学 林筱敏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P1—3
二、 教学目的:
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知道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展简单的换算。
会用毫米做单位进展简单的测量,进步测量程度。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掌握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线段的方法,读出以毫米作单位的准确刻度.
三、教学准备:直尺、1分币、1角币、橡皮、磁卡等
四、教学预案:
创设情景,在矛盾冲突中引出课题.
1、师:我们来玩个拍手游戏,好吗?(逐句出示)
※老师是个女的.
※老师的身高大约1米60厘米.
※这扇门高2厘米.
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
生:对老师说的话同意的拍拍手,不同意的摇摇手,假设不懂举起你的小拳头,
师:“这扇门高2厘米”你们觉的什么错了?(单位用错了)应该用哪个单位?
厘米和米是什么单位?
师:(根据学生答复板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比划1米和1厘米的长度。
师:“这本数学本大约厚1米。”你们觉得应该用哪个长度单位比较适宜?
(估计学生可能会说毫米。)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中的一个新伙伴---——-毫米。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1毫米的长度
问: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问:你认为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
问: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的准确长度吗?
(同桌两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长。)
理解: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画1毫米长的线段。
生:在纸上描出一小格的长度。
师:这就是一毫米的长度。
生:说说自己对1毫米长度的感受。
估一估小袋子里哪些物体的厚度是1毫米?
再量一量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同桌两人一组用学生尺测量1分币,1角币,纽扣,三角片、磁卡等物体的厚度)师: 1分钱的硬币、银行卡、磁卡的厚度是1毫米、10张纸大约1毫米。(精品文档请下载)
4、夹一夹
师:把1毫米厚的物体夹在食指和拇指之间,再抽出物体两指间隔 保持不动,看看1毫米的长度和上课前的猜测有什么不同)(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画一画、想一想
1、画10毫米
师: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画2个1毫米,3个1毫米呢?
生:1毫米1毫米地画,画到5毫米停一下,感知5毫米的长度,接着再画出5毫米。
问:一共画了几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0毫米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2、画20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问:你是怎么画的?是1毫米1毫米地数20小格吗?
(引导学生感受到20毫米就是2厘米)
3、画52毫米
学生独立练习。
同桌交换本子用尺子量一量是否准确。并掌握52毫米就是5厘米2毫米。
估一估,量一量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许多物体长度都需要用毫米做单位。
2、出示P3的做一做:读出准确的刻度。
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评价中考虑:尺子上每两条相邻的刻度线中间都有一条略长一些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