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及进展
?
?
?
?
?
?
?
?
?
。
: 此期包括创面修复与功能修复。创面修复过程在创面出现炎症改变后不久就开始。
: 深二度及三创面愈合后,尤其是在易受压和摩擦活动部位,早期常会反复出现水疱,破溃后又会出现创面,如果处理不确当,可形成大片创面,可能要半年~1年才能愈合。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的并发症
烧伤补液及进展
?
,迅速纠正低血容休克,维持吸道通畅
,及时有效地防治全身性感染:
,用自、异体皮移植覆盖,促进创
面修复,减少感染来源: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脏器功能障
碍
,早期重视心理、
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烧伤补液及进展
?
、镇静药物下进行。一般可用哌替啶(小儿、老人、颅脑损伤或呼吸道烧伤者忌用),或加用异丙嗪。主张简单清创。
2..做好准备工作,缩短清创时间。减少搬动,操作应迅速、轻柔以减少对伤员的刺激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温,室温保持在28~30度。
。争取伤后6~8h内进行。中小面积立即清创。大面积患者不论有无休克,均应抗休克治疗2~4h后待生命体征平稳时进行简单清创。
,煤渣等不易移除时可不必勉强,以免增加创伤,但面部皮内异物应在清创时尽量除去,以免遗留难以清除的痕迹。
。水疱低位引流:如水疱已污染、破碎、皱褶,因易招致感染,应将其移除。化学烧伤的水疱应完全去除。不要在创面上涂有色的药物以免对深度的判断造成困难。
烧伤补液及进展
?
烧伤后毛细血管(微静脉)通透性增强,大量血浆成份外渗,血细胞的破坏,极易发生(烧伤性)低血容量性休克。
烧伤补液及进展
点:
◇ 有效循环容量减少(慢性、持续)
◇ 心室舒张期充盈压降低
◇ 心排量减少
◇ 组织缺血缺氧
◇ 器官功能障碍
烧伤补液及进展
体液渗出期的特点
即刻血浆样液体渗出到血管外
2-3小时最为急剧
8小时达高峰
48小时停止
烧伤补液及进展
补液疗法
补液疗法为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输液量: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另加基础水份2000ml。
电解质:胶体溶液比例为2:1。
伤情严重者为1:1。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液为第1个24小时的一半,水份仍为2000ml。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成人:烧伤面积(%)×体重(kg)×(晶体、胶体)+2000~3000ml(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体重(kg)×(晶体、胶体)+70~100ml/kg(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基础水分)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补液及进展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烧伤补液及进展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烧伤补液及进展 ppt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