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学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A.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青年的忘我?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B.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怎样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1、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

《鱼游到了纸上》第二课时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阿拉丁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