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酶3_4968.docx1 . 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负责灭活 50~60%的凝血酶和Ⅶ a、Ⅸ
a、Ⅹa、Ⅺ、Ⅻ a,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AT-Ⅲ的抗凝作用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 50-70 %。肝素与
1 . 抗凝血酶Ⅲ (AT- Ⅲ)
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之一,负责灭活 50~60%的凝血酶和Ⅶ a、Ⅸ
a、Ⅹa、Ⅺ、Ⅻ a,从而阻止血液凝固, AT-Ⅲ的抗凝作用占血浆总抗凝活性的 50-70 %。肝素与 AT-Ⅲ结合,可使其抗凝活性增强 1000 倍。临床意义 :女性妊娠后期 AT-Ⅲ明显降低,这是此时易发血栓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老年血栓倾向与此有关。
获得性 AT—Ⅲ缺乏,是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常见原因,见于肝脏疾
病,外科手术后, DIC,应用肝素及血栓前期和血栓性疾病; AT—Ⅲ 增高见于血友病,口服抗凝剂,应用黄体酮等。生理差异
6 个月前幼儿 AT水平较低
孕期 13 周后及产后阶段 AT 水平会有显著下降。绝经期前
女性 AT 平均水平低于男性
遗传性 AT 缺陷的诊断:
静脉血栓,且有阳性家族史。需排除获得性 AT 缺乏:肝,肾疾病,
DIC,药物,新生儿。
治疗:
AT-III 浓缩物替代治疗。
抗凝治疗:肝素往往不能奏效。口服抗凝药有效。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注意口服抗凝药物 ( 法华林 ) 时,应先用肝素 3-7 天( 防止 PC首先降低促进血栓形成 ) ,3 天后开始口服抗凝药, 使 INR(国际正
常比值 ) 在 -.
溶栓剂治疗:血栓形成 <6 小时。
预防性治疗:手术,妊娠,分娩时。
长期抗凝治疗: 2 次以上自发性血栓者。
抗凝血酶3 4968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