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指引(试行).docx附件2
《X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指引(试行》
说明
x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X年11月
引言 -1-
1、 编制依据 -3-
文件要求 -3-
会议精神 -3-
2、 编制目的 -3-
3、 评价体系 -4-
申报条件容,具有客观上的可达性。创建方案是申报材 料中的关键内容,对照验收标准,将各项建设任务分解到年 度形象进度目标。
(2) 年度考核
依据验收标准,结合规范性创建要求,按照创建期的差 异赋予不同分值,既保证了验收标准的连贯性,又在创建期 强化了负面清单管理,避免特色小镇走偏路。
(3) 验收标准
验收标准分值1000分,注重结果导向,得分800分以 上的特色小镇创建对象进入建议命名名单(不一定能命名)
, 相较于年度考核的合格标准,更加谨慎、更加严格。
验收标准按照“定量为主、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制定,分为共性指标(500分)、特色化产业发展指标(400 分)及开放性创新工作指标(100分)三项评价维度。向前 指导对接申报条件、创建方案和年度考核指标,向后作为制 定数据化评估体系、搭建可视化监测评估平台的依据以及推 选示范、培育名镇的风向指标,贯穿始终。
共性指标围绕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进行设置,防止走偏 路。因此达标分值除三项评价维度总得分不低于800分以外, 还需要同时满足共性指标合计得分不低于400分且共性指标 的各项一级指标得分率不低于50%o如果不对共性指标得分 作出必要的规定性要求,那么特色小镇创建很有可能走到特 色小城镇的路上去。
特色化产业发展指标考虑到工业发展、农业发展、旅游 发展及生产服务等四类产业的特征进行差异化设置,增强了 评价体系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四类特色化产业发 展指标各设置10项二级指标,设定分值合计500分,最高 得分合计400分,可供小镇多元的发展方向选择,达到“东 边不亮西边亮”的效果。
开放性创新工作指标由特色小镇验收对象自主申报最 具特色和亮点的建设成效,在规范动作和规定动作之外,给 予了创建对象较大的自主权,真正使其“特色”创建、“特 色”发展。
4、重点解读
(1)立足“X实际”
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特色小镇已经历了较长时间的 发展培育期,整体成熟度较高。云南等西部地区特色小镇以 旅游业为主,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当前我省特色小镇发展现
状同其他省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差异。
发源于浙江的特色小镇来到X ,应当实现“X化”。要 立足X实际,赋予X特色,符合中部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特 点;不应好高鹫远、不切实际,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 因此,我省特色小镇创建考评标准体系不能照搬照抄,要按 照“加强探索、因地制宜、逐步引导”的原则来制定。
加强探索。X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联合省直相关部门、 技术支撑团队和有关专家参加了全国和省级多次会议,开展 了省内外多次调研,掌握了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的多个代 表性特色小镇的发展态势,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对全国 及各地特色小镇相关工作体系开展了深入研究、比较和探 讨,找到了 X省特色小镇的亮点和问题,为制定我省标准体 系提供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地制宜。以浙江为例,该省的块状经济、小城镇群发 展模式比较成熟,工业和服务业类型特色小镇多、集聚化程 度高、空间面积小,这是其独特的地理区位、地域面积及其 所承担的区域职能所决定的。X作为农业大省,人口规模和 浙江差不多,国土面积接近其2倍,东中西部发展不均衡, 产业结构不甚合理,农业和旅游特色小镇多,空间面积大、 资源要素离散。因此我省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考评体系都 要立足于X实际,因地制宜,不能简单地“复制粘贴”。例 如根据我省城镇面积较大、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的特点,在指 引中将农业和旅游两类特色小镇的规划面积给予了 一定程 度的放宽。
逐步引导。调研发现,我省特色小镇存在着“认识存在 偏差,产业特而不强,规划引领不够,推进动力不足”等基 础性问题,而先进地区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发展,这些问题不
复存在。因此,X标准需要侧重于“基础性硬指标”,并通 过评价标准这杆“指挥棒”有效引导、逐步规范,使之回归 正常轨道。为促使各地打牢基础、循序渐进、扎实培育,在 指引中放宽创建时限最长到5年,还给予了 一次重复验收的 机会。
(2)强调“规范创建”
制定《X省特色小镇创建规范》是X省的创新,希望通 过负面清单管理,解决小镇建设不规范、走偏路的问题,引 导各特色小镇规范创建。负面清单主要包括7项:
(1)触碰生态红线;(2)占用永久基本农田;(3)通 过政府违规举债来创建;(4)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超过特色 小镇总建筑面积30%; (5)违规使用财政资金;(6)创建期 间发生重大负面事件;(7)未按照已批复的特色小镇创建规 划、修建性详
特色小镇创建工作指引(试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