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25、团结的力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
25、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25、团结的力量
教学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八个独生子的表现,读懂长老的办法。
过程与方法:
读文感情、拓展体会 “团结力量大 ”。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 “团结就是力量 ”,懂得要团结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团结的力量 ”。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25、团结的力量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教师取出一根竹筷,指名上台折断。
2、教师取出剩下的九根筷子,捆成一捆,指名上台折筷子。
3、学生反馈:折不断。
4、导入:一根筷子孤零零的当然容易折断,而九根筷子捆在一
起互相依靠,当然不容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5、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碰到生字读读记记。
2、分段指名读课文。
3、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4、出示文中生字新词,指名带读。
5、说说:这些生字在读音和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6、教师强调识字难点,学生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按照提示把课文分为两个部分。
1)儿子不团结,农夫日夜担忧。
2)长老想办法教育儿子们要团结。
4、分段反馈,评议。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农夫的担忧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2 自然段。
2、画出这两段中描写农夫心理的语句。
3、指名反馈:
1)他们的父亲为此很伤脑筋。
2)老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4、教师引导理解,体会儿子的不团结,父亲的忧愁。
1)“父亲为此伤脑筋 ”中“为此 ”指的是为了什么?
2)“父亲为这事日夜担忧 ”中的 “这事 ”又指什么事?
3)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表现的语句,进行朗读。
4)引导体会句中 “总是、有时、仍然,像一盘散沙 ”,感悟儿子们的极不团结,极端自私,从而意会农夫的忧愁。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 自然段。
25、团结的力量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说说:故事中的农夫为了什么事面日夜担忧?
3、齐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
4、导入:看着 8 个亲兄弟如同 8 个陌生人,农夫实在没有办法,
只好去请教村里最有学问的长老,结果如何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了解长老的办法
1、学生
25、团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