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中考作文
【篇一:记叙文的人称】
记叙文的人称
在记叙文中,常用的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少时用第二人称。
一人称:以 “我”、“我们 ”的角度叙述 , “我 ”是当事人、目击者,讲
第
文中,选择几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的文章,对照说明两种人称的特点,或研究改换人称的方法,作变换人称的练习。
【篇二:中考作文审题立意】
中考作文指导 ——“六步十五法 ”写作训练第一部分:审题立意训练
审题的几个方面
1、审文体 是记叙文体还是议论文体?抑或夹叙夹议类散文?或者其它?
2、审范围 时间限制、人物限制、事件限制、空间限制、主体限制;功能、构造、使用方法的限制,等等
3、审内容 从哪些方面写什么内容
4、审关系 根据概念之间或偏正、或并列、或因果、或递进、或包容等关系,以便确立文章的重点和内容的逻辑关系。
5、审写法注意题干中 “联系实际 ”、 “运用比喻 ”、 “展开想象 ”、“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改写 ”、 “续写 ”等提示语。确定相应的写法。
6、审人称 什么人称,是单数还是复数,等等7、审题三法:化虚为实,化大为小,化人为己第二部分:话题作文 “九问审题法 ”
应试作文向来都注重审题,历来多数失败的考场作文都败于审题。
话题作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形式上给了考生较大的 “自由 ”,但决不意味在 “淡化 ”审题甚至不要审题。恰恰相反,话题作文更需要高度
重视,强化作文的审题。例如,以 “感受快乐 ”为话题,写成《谈快乐》、《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快乐的意义》、《金钱不等于快
乐》都属于偏题,因为《感受快乐》的题眼在 “感受 ”二字上,省去
关键 “感受 ”二字,偷换了概念,自然是偏离了话题。 由此可见,话题作文应注重审题,审题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① 仔细阅读 “提示 ”
所提供的信息,吃准这个 “话题 ”的含义;② 认真看准 “注意 ”(有时是“要求 ”),照规定去完成话题作文。
如何细化话题,锁定中心,这是话题作文审题的难点和重点。这里
向同学介绍一种简易的快速审题法 ——“九问审题法 ”。“九问 ”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九个主要的思维词:谁、什么、什么样、怎么样、
为什么、何时、何地、多少、假如。 “九问审题法 ”就是用这九个思维词去提问,点出思维,激活思路。
具体操做方法是:运用 “九词 ”设问,从提示语中寻觅多角度,迅速打开思路,然后从多角度中选择一个自己较有把握的小角度切入,
即把话题落实到具体的人、事、物或具体的场景上,锁定你话题作
文的中心。
例一:以 “变化 ”为话题的作文,如何审题?先这样设问:① 变化都
有什么样的变化?人的、事的、物的、观念的。② 你打算写哪方面
的什么变化?把话题的范围细化缩小到具体的人、事、物或观念上。
你可以立足于家乡 “路”的变迁或 “灯 ”的变化,写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你还可以写 “电脑进农家 ”,凸现出农村的新变化;还可以写人们思
想观念的变化,如 “奶奶的鞋子 ”、 “老年迪斯科 ”,这样一步步设问就能让宽泛的话题具体化,从而确定中心。
例二:以 “幸福 ”为话题,运用 “九词 ”设问:① 什么是幸福?平安是
幸福,奉献是幸福,给予是幸福,知足也是一种幸福。②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 ”、“幸福是一种体验 ”。③ 你对幸福的态度是什么? “享受幸福 ”、 “创造幸福 ”、“守护幸福 ”④ 怎样创
造幸福?怎样享受幸福?⑤ 为什么 “享受幸福 ”?为谁守护幸福? ?? 还可以设问下去。总之,每一个设问就是一个角度,一个思路,一
个切入点。经过筛选,最后敲定你最有把握的角度和内容去写。
例三:以 “对手 ”为话题的作文,多数考生会把 “对手 ”狭隘地理解为敌人,至少是对立面,从而构思出自己如何与对手较量,最终成功
或失败的故事,虽然情节一波三折,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也比
较到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比较平淡,缺少底蕴,缺少深刻的思想。
如果我们运用 “九词 ”进一步设问, “点击 ”我们的思维去逆向思考:
“对手除了别人,还会有什么? ”对“对手 ”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不是真
正理解了?也就是究竟什么是 “对手 ”?经过这样的设问,你再深思
细想,或许明白了你的虚伪、自私、不光彩的想法等何尝不是你大
写的 “对手 ”呢?你再进一步设问: “对手 ”除了人自身的不良品质外
还会有什么?于是你的思路又被拓宽,比如你一心想发表作品,那
优秀的作文便是你的 “对手 ”;你身体素质不好
第二人称中考作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