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主题一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空气的成分:空气中,氮气含量最多(78%),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填充食品或灯泡;氧气占21%,性质较活泼,有助燃性,能供给呼吸;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金属焊接的保护气,通电发光可以做霓虹灯热的物质:NaOH固体、浓硫酸溶解。
第 4 页
七、物质的溶解度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 ②标准:100g溶剂 ③状态:达到饱与 ④质量单位:克
(2)影响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 ②温度
2、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烧水时冒气泡)
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打开汽水瓶盖,冒气泡)
3、混合物的分离: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与难溶物
(2)结晶法:①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海水晒盐)
②冷却热饱与溶液(冷却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八、金属
1、金属的物理特征:常温下大都是固体(汞为液体),是电与热的良导体(导电性最好的是银),有金属光泽(大多数是银白色,铜、金例外),有延展性,密度大、熔点较高等。
2、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与合金,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合金特性:硬度增大、熔点降低。
3、金属化学性质
(1)(大多数)金属 + 氧气 → 金属氧化物
(2)(氢前)金属 + 酸 → 盐 + H2↑
Fe + H2SO4 = FeSO4 + H2↑(固体消失,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第 5 页
(3)金属 + 盐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前换后,盐要溶,K、Ca、Na不用)
Fe + CuSO4 === FeSO4 + Cu(“湿法炼铜”原理)(铁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里: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5、铁生锈的条件:与空气与水同时接触;防锈原理:隔绝空气与水;防锈的措施:涂油、刷漆、搪瓷、电镀等。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防止金属锈蚀;回收利用废旧金属;合理开采矿物;寻找金属替代品。
6、金属冶炼: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H2 + CuO 加热 Cu + H2O
CO+ CuO 加热 Cu + CO2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2C+ Fe3O4 高温 3Fe + 2CO2↑
7、铁元素有+2价与+3价:根据不同反应,生成物中铁的化合价不同。
(1)铁生锈:铁锈主要成分为Fe2O3,Fe2O3中Fe显+3价。
(2)铁与酸或可溶性盐发生置换反应均生成+2价的亚铁盐。
(3)铁的化合物与离子一般都有颜色:
Fe2O3 — 红棕色 Fe3O4 — 黑色 Fe(OH)3 — 红褐色
Fe2+溶液 — 浅绿色,如:FeCl2、FeSO4; Fe3+溶液 — 黄色,如:FeCl3、Fe2(SO4)3
第 6 页
九、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
1、酸、碱、盐的定义与通性
酸
碱
盐
定义
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H+)
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离子(OH—)
金属离子(NH4+)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
(2)酸 + 活泼金属 → 盐 + 氢气
(3)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4)酸 + 碱 → 盐 + 水(中与反应)
(5)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1)与指示剂作用
(2)碱 +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3)碱 + 酸 → 盐 + 水(中与反应)
(4)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1)金属 + 盐 → 新盐 + 新金属
(2)酸 + 盐 → 新酸 + 新盐
(3)碱 + 盐 → 新碱 + 新盐
(4)盐 + 盐 → 新盐 + 新盐
常考的化学方程式:
Zn + H2SO4 = ZnSO4 + H2↑ 2Al + 6HCl == 2AlCl3 + 3H2↑
Cu + Hg(NO3)2 === Cu(NO3)2 + Hg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CuO + H2SO4 ==== CuSO4 + H2O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 CaCO3 ↓+ H2O
化学复习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