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docx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聂玮莹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然而在许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局面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聂玮莹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然而在许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却出现了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的局面,这一现象被称为“资源诅咒”。本文在阐述资源诅咒的理论基础上,归纳概括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传导机制——“荷兰病”的反工业化效应、制度缺失的寻租效应、资源对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生态环境的恶化效应和区位交通因素的限制效应,并据此提出摆脱资源诅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资源诅咒 资源型城市
资源诅咒
“资源诅咒”是经济学的一个著名命题,它由奥地在研究产矿国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明确提出。所谓“资源诅咒”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经济体。换句话说,资源丰裕地区并没有因为资源优势取得预期的发展,相反却表现为经济的低速增长甚至崩溃,其经济不平等程度与资源贫乏地区相比也更加严重。
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分析
(1)“荷兰病”效应
“荷兰病”效应的表现之一是自然资源出口收入的迅速增加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资源产品价格的波动和资源产出的骤升骤降导致利率和汇率的剧烈波动,进而会损害到经济的平稳运行。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资源型城市。我国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和以初级产品为主的问题,由于资源产业的发展缺乏关联效应和正的外部性,资源部门的扩张和制造业的萎缩必将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同时引发“荷兰病”和“资源诅咒”,使资源型城市难以实现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2)制度效应
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越容易产生贪婪的寻租行为和政府腐败,并引起严重的收入不平等和资金外流,制度弱化是“资源诅咒”产生作用的根源所在。在我国,由于产权制度不清晰,法律制度不完善,市场规则不健全,实际经济運行中,资源所有权、经营权和管理权都可能成为滋生腐败、寻租或掠夺式开采的土壤。
(3)“挤出”效应
资源型产业的“挤出”效应表现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及其高收入容易导致制造、教育、研发与基础设施等其他产业投入不足。“挤出”效应最显著的特点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忽视教育投资、高素质人才外流,自然资本逐渐挤出人力资本,从而丧失了现代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引擎。
(4)生态环境效应
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致使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脆弱的自然环境状况不仅阻碍了地区潜在优势的发挥,而且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资源接近枯竭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5)区位交通效应
区位和交通运输条件也是资源型城市陷入“资源诅咒”陷阱的原因之一。如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的一些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条件不便,竞争力不强,致使其资源优势丧失。一些资源型城市不仅远离交通干线,而且远离工商业发达地区,与区域经济无法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城市经济体系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城市社会服务功能紧紧依附于主导资源产业,无法得到较大的发展,

资源诅咒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科技星球
  • 文件大小27 KB
  • 时间2022-02-12
最近更新